第七章:师姐的疑云
自那日执事堂前应下赌约,冼丕臼的生活似乎并无太大变化。他依旧每日往返于杂役房与丙字号药房,重复着清理、分拣、控火的枯燥工作,沉默得像一块河边青石。
但只有他自己知道,暗地里,一切都在悄然改变。
他领取了那份微薄的蕴灵丹,却没有立刻服用,而是将其碾碎成粉,混合着每月发放的三块下品灵石,置于身前。夜深人静时,他便盘膝而坐,全力运转《无名诀》,不再是引导星辰之力或日精月华,而是尝试去汲取那丹药和灵石中蕴含的、相对温和却更为精纯的灵气。
过程依旧伴随着经脉的刺痛,《无名诀》似乎对任何形式的能量都带着一种霸道的掠夺性。但效果也是显着的。灵石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灰白,丹药粉末失去光泽。那奇异的气旋在丹田内贪婪地吞噬着转化后的能量,缓慢却坚定地壮大着一丝。
这点资源远远不够,但聊胜于无。
白日里,他更加专注。分拣药材时,指尖拂过,真元微不可察地流转,感知着每一株草药最细微的药力波动和属性偏向,在心中默默构建着远比灵药图谱更生动细致的认知网络。清理丹炉时,他不再仅仅清除残渣,而是用心记忆不同丹药残留的气息、融合的状态、甚至火候过度或不足留下的细微痕迹。
刘峪似乎察觉到了他的变化,分配工作时,有意无意地将一些需要精细感知的药材预处理交给他,甚至有一次,让他独立看管一炉炼制“回气散”的辅助火口——这是最基础的法药,火候要求相对宽松。
冼丕臼完成得一丝不苟,甚至凭借对地火符文阵列的微妙感知,在无人察觉的情况下,进行了几次极其细微的调整,使得那炉回气散成丹时,药效比往常均匀了半分。
这一切,他都做得极其隐蔽,如同春雨润物,无声无息。
小比的日子一天天临近,丹堂内的气氛也愈发紧张。不少有志于考核的弟子开始频繁往来于丹房与藏书阁之间,或是向相熟的师兄、师叔请教。王疤子等人也削尖了脑袋想钻营,奈何无人理会。
这日午后,冼丕臼正按照刘峪吩咐,将一批处理好的“宁神花”送往乙字号丹房。乙字号是丹堂核心区域之一,通常只有内门弟子或资深外门弟子才有资格使用,炼制的大多是品阶较高的丹药。
相较于丙字号的喧嚣闷热,乙字号丹房更加安静,空气中药香也更显沉凝精粹。他低着头,捧着玉盒,循着指示走向最里面的一间丹室。
刚到门口,丹室的门却从里面被推开。一股浓郁却丝毫不显燥郁的药香扑面而来,伴随着一道清丽的身影。
那是一个穿着内门弟子服饰的女子,约莫二十上下年纪,身姿挺拔,容颜清丽,眉眼间带着一股疏离的清冷之气,但最引人注目的是她那双眼睛,清澈明亮,仿佛能洞彻人心。她手中正拿着一个玉瓶,似乎刚炼完丹出来。
两人在门口撞个正着。
冼丕臼下意识地后退半步,低头行礼:“师姐。”
那清冷女子目光落在他手中捧着的宁神花上,微微颔首,并未多言,侧身欲走。
然而,就在她与冼丕臼擦肩而过的刹那,她的脚步几不可察地顿了一下,琼鼻微不可察地轻轻抽动了一丝,那双清冷的眸子里骤然闪过一抹极淡的惊疑之色。
她的目光再次落在冼丕臼身上,这一次,带上了审视和探究。
冼丕臼心中猛地一紧。他修炼《无名诀》后,对他人目光和气息的感知变得极其敏锐。这位师姐的反应,绝非寻常!
“你是哪一房的弟子?以前未曾见过。”清冷女子开口,声音如其人,清冽如泉。
“回师姐,弟子冼丕臼,是丙字号的记名弟子,奉命来送宁神花。”冼丕臼稳住心神,恭敬回答,不敢抬头。
“冼丕臼?”女子重复了一遍这个名字,眼神微动,“便是那个灵根未知,筑基引动异象,新入门的弟子?”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