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脑袋空空的课(2 / 2)

“老调子,”胡老爹的小锤顿了顿,“我爹教我的,说打铜时哼着,手上的劲匀。”他年轻时在运河上的铜匠船上待过,跟着父亲走南闯北,见多了江河湖海,也学了一身打铜的本事。后来船坏了,父亲也走了,他就留在清溪镇,搭了这个铜匠棚。

沈青禾听着,觉得那调子像有魔力,能让人的心静下来。她开始跟着胡老爹学认铜料——红铜软,适合做铜壶、铜盆;黄铜硬,适合做铜锁、铜工具;紫铜最难得,颜色深,韧性好,做出来的东西又结实又好看。

这天,沈青禾带来个破了底的铜脸盆,是学校厨房用的。“胡老爹,能补吗?”

胡老爹接过脸盆,看了看盆底的破洞,又用手指敲了敲盆壁:“能补,就是麻烦点。”他把脸盆放在炭火上烧,等铜料变软了,用小凿子把破洞周围的铜皮剔掉一圈,又剪下一块大小合适的紫铜片,在边缘锉出斜口,然后用焊锡一点点地把铜片焊在破洞上。

沈青禾看得入了迷。焊锡在炭火的烘烤下,像银色的眼泪,顺着铜片的边缘流下来,把缝隙填得严严实实。最后,胡老爹用砂纸把补好的地方打磨光滑,再用布擦上铜油,整个脸盆看起来竟像新的一样。

“真厉害!”沈青禾由衷地赞叹。

“不算啥,”胡老爹把脸盆递给她,“以前在船上,补铜锅、铜瓢是常事,漏了就没法做饭了。”他看着沈青禾,突然说,“你要是不嫌弃,我教你打个小玩意儿?”

沈青禾眼睛一亮:“真的吗?我能学吗?”

胡老爹找出块小铜片:“学打个铜戒指吧,简单。”他教沈青禾如何用小锤敲打铜片,如何用圆棍把铜片卷成环状,如何用锉刀把接口磨平。沈青禾的手没力气,敲打的时候总歪,胡老爹就握着她的手,一点点地教。

夕阳透过槐树叶,落在两人身上,落在闪闪发光的铜片上,像撒了把碎金。铜匠棚里的“叮叮当当”声,混着运河里的船桨声,像一首温柔的歌。

转眼到了冬至,镇上要办年货集市。沈青禾提议:“胡老爹,您把铜活摆出去卖吧,肯定有人买。”

胡老爹摇摇头:“老胳膊老腿了,懒得动。”

沈青禾没放弃,拉着班上的孩子,把铜匠棚里的铜活收拾了一番——擦得锃亮的铜壶、刻着花纹的铜盘、小巧的铜锁、精致的铜铃铛,满满当当摆了一桌子。集市那天,胡老爹的铜活摊前围满了人,大人买铜壶、铜盆,孩子买铜毽子、铜铃铛,没半天就卖了大半。

胡老爹看着空了一半的棚子,又看了看忙前忙后的沈青禾和孩子们,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像运河里被风吹开的涟漪。

年后,沈青禾要回城里探亲,临走前来看胡老爹。胡老爹递给她一个小小的铜盒子,打开来,里面是枚铜戒指,戒指面上刻着朵小小的梅花,正是沈青禾当初学打的那枚。“拿着,路上戴。”

沈青禾接过戒指,指尖碰到冰凉的铜面,心里却暖暖的。“胡老爹,我回来给您带城里的点心。”

胡老爹点点头,看着沈青禾的身影消失在巷口,又拿起小锤,敲打起一块新的铜片。小锤敲在铜上,发出清脆的响声,这次,他哼的调子,比往常都轻快些。

运河的水依旧缓缓流淌,老槐树下的铜匠棚里,炭火终年不熄。沈青禾回来后,还是常来棚里坐坐,有时帮胡老爹递递工具,有时就静静地看着他打铜。孩子们也爱来,围着棚子听铃铛响,看铜片在胡老爹手里变成各种各样的物件。

有人问胡老爹,为啥不把手艺传给别人。胡老爹总是敲着手里的铜片,慢悠悠地说:“手艺这东西,得有人喜欢,才传得下去。”他看了看沈青禾和孩子们的方向,小锤敲在铜上,“叮叮当当”的声响,在运河边传得很远,很远。

您对这个关于铜匠手艺和小镇温情的故事是否满意?若有需要调整的情节、人物互动等,都可以告诉我,我会进行修改。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没有了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