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话让我心里一震。我忽然有些羡慕这些孩子。或许真正的轻松,不是逃避烦恼,而是有力气在烦恼里仍能笑出来。
中午回到家,母亲已经准备好饭菜。桌上是一碗炖土豆,一盘凉拌野菜,还有父亲早晨割下的新鲜黄瓜。简单却清爽。阿强不请自来,照旧抱着碗大口吃,吃得满头是汗。母亲一边笑一边夹菜给他,说:“你这孩子,比磊还馋。”
饭后,父亲搬出竹篾,继续编簸箕。我和母亲则在一旁择菜晾晒。阳光下,青翠的蔬菜像抹上了一层光。母亲说:“这些日子,你心气比以前顺多了。”
我笑笑:“可能是村子里安静,心也跟着慢了。”
母亲没有再问,只是点点头,像是心里放下了一块石头。
下午,我带着笔记本去了河边。柳树下的荫凉正好,风从水面吹过来,凉丝丝的。远处还有人唱山歌,声音断断续续,却飘得很远。
我在笔记本上写下:
“第三十三天,等待像小河。它从山间流来,绕过田野,不急不缓。河里有石,有草,有鱼。水流或急或缓,却始终向前。等待不是停滞,而是心随水走,明白哪怕迂回,终究会抵达远方。”
写完,我望着水面,心中忽然涌出一种宁静。仿佛那些难以启齿的过往,正在被流水一点点冲走。
傍晚,父亲带我去田埂走一圈。庄稼在风中摇摆,麦苗已经抽长,带着淡淡的青香。父亲说:“这时候最怕旱,可这几场雨下得好,苗子稳了。”
我听着他的絮叨,忽然觉得这就是生活的真实模样:每天看天、看地、看庄稼,在细碎中寻找踏实。
回到家时,母亲已经点亮油灯。阿强又来了,抱着他的兔笼,兔子在笼子里啃青草,发出细碎的声响。我们围坐在院子里,吃着母亲炸的南瓜饼,香甜酥脆。夜风吹过,院子里满是笑声。
夜深人静时,我独自坐在窗下,把今日的点滴记下。笔尖在纸上滑动,仿佛给心灵留下一个出口。
我写到最后一句:
“等待如小河,表面安静,底下却有力量。它载着石子,带着落叶,也带走伤痛。即便拐了弯,最终还是要奔向远方。”
写完,我合上本子,心里像被清水洗过一般澄明。窗外虫鸣此起彼伏,伴着河水的声音,一点点将我引入梦乡。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