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正在思索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时,古兰悄悄的扯了一下我的胳膊,然后便在我耳边耳语了一番。我这才意识到,她曾和我说过上官云会安排好一切的。想必这一年多来所有的事情都是上官云代劳了,这倒是让我极为感激。没有了这些后顾之忧,我以后做事情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牵挂了。
“光顾着说话了,瞅这两个闺女多好!恁都是啥关系?”母亲又拉过馨蕊和古兰的手,看得出来她对两个妮子很是喜欢。
“这两个是我的同学。她们来郑州办点事情,就顺道一块儿来咱家了。”我把提前想好的说辞和父母说了一通。
“那得多住上几天!”
“那就麻烦阿姨了!正打算在这里过春节呢!”两个妮子说道。
“那可中!”这可正和母亲的心意,老人家开心的眉头都舒展了!
“俺家这个大侄儿,优秀的很!长得也帅。恁两个谁要是嫁给俺大侄儿就享福了!”三婶一向心直口快,不过这话我听起来倒是极其顺耳!
可是两个妮子的感觉就不一样了。被婶子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说这个事情,这话里还有让她们两个主动竞争我的意思,俩妮子又是羞的一阵脸红。气氛倒是一时有些尴尬。
“闺女,恁别多心。恁这个婶子就是嘴不好,心可好!”母亲看出来气氛有点不对,忙和两个妮子说道了一番,还把三婶骂了一顿。然后就拉着两个妮子的手进了里屋。
我在堂屋和叔伯婶娘又客套了一番,几个长辈便也先后离开了,我这也才进了里屋。母亲已经把屋子收拾利索,还拿出了压箱底的被褥。这些被褥都是母亲结婚时候的嫁妆,都几十年了也没有舍得用过。这次为了这两个妮子,母亲也是舍了老本了。她这意思已经很明显了,就是她对这两个妮子很是满意,暗喻我得赶快从中挑选一个。可是她无论如何也不会知道,这两个漂亮的姑娘终究都会是她的儿媳妇。
回家的第二天便是祭灶了,这在我们老家可是个标志性的日子。“腊八、祭灶,春节来到。女孩儿要花,男孩儿要炮。老婆子要花衣裳,老头子脊背直发凉。”这是我们老家的顺口溜,从这一天起就算进入年关了。由于今年我家添了新人,往年祭灶都是在三婶家做的祭灶糖,今年也是刻意放到了我家。糯米、白糖、芝麻,这是制作祭灶糖最重要的几种材料。材料看似简单,可整个制作流程却又显有些复杂:制糖、熬糖、炒麻、伴麻、冷却、切割……我本来想打个下手,都被三婶支开了,在我们老家这已经是妇女的专利了,不过两个妮子却被她留了下来,也能看的出来,两个妮子对祭灶糖的制作流程极为喜欢。七八个人忙前忙后,花费了一上午的功夫,祭灶糖终于是成形了。我悄悄的拈起一块儿放入口中,还是那样的香脆,还是那样的甘甜。两个妮子更是欢喜的不得了,完全把祭灶糖吃出了山珍海味的满足感!
以后的每一天,年味儿就越来越浓了。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杀年猪、二十六烹年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儿贴花门儿。两个妮子从来我家之后根本没有闲着,每一天都是参与其中,为了接地气,后来还干脆从妹妹那里讨来了两套土布衣服。都说“人靠衣装马靠鞍”,还真是那么回事,两个妮子穿起这土布衣服,还真的就成了村姑了!
随着除夕夜的鞭炮响起,春节真的来了!我家的鞭炮往年都是我来燃放,今年父亲干脆直接指定给了两个妮子了。“闺女,今儿个这挂炮交给恁俩了!咱家今年旺不旺,就是恁俩说咧算了!”
我将鞭炮挂在了一只树杈上,然后又取来一根长长的高粱秆,将高粱秆在灶台引燃之后,便交到了两个妮子手里。甭看两个妮子的功法修为了得,可这点燃鞭炮却成为了她们勇气的滑铁卢。只见两个妮子颤抖着双手把高粱秆递了过去,还没有接触鞭炮的引线,就已经开始捂起耳朵了。如此反复了七八次,才终于是把鞭炮点响了。不过这已经很值得二老开心了!
由于是在家里面,为了避免村里人的闲言碎语,我一直都是刻意与古兰和馨蕊保持着一定的距离,除了除夕守岁的时候和她们坐在院子的长凳上数了半天星星,平时真的只是把她们两个当做同学一样对待。她们两个倒也无所谓,反正身边有一个好的向导——我的妹妹,再加上每天还能体验各种不同的风俗韵味,倒还有些嫌弃起我来了。
就这样,我们在家住了二十来天,直到正月十五小年的清晨,我们终于收到了上官云通过心心相映符发来的信息,让我们赶快回到祁连山。按照我们这里的风俗,正月十五是“年”的最后一天,因此我并没有着急回去,而是打定主意要在家过完这个年!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