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萧瑞承点点头,“颜宁凯便在此队之中。”
其实这才是不利的,颜宁凯如今升为北国公,又独自站了中立这派,落入曦晟帝眼中,是什么?
萧廿压下心中的忧虑,道:“皇兄希望臣弟日后回了京都,如何行事?”
“你立下了军功,此次携功而归。又因流落在外多年,此次回去,定会是京中目光的焦点,会有很长一段时间不安生,这是必然的。”萧瑞承扇子抵着鼻尖片刻,继续道,“但孤只希望,你能做一方闲散王爷。这也是母后的期望。”
母后——萧廿闭了闭眼,继续道:“可京中之人,未必会认为,臣弟此次回京,只是为了享受荣华富贵呐!”
“树欲静而风不止——”萧瑞承也深知此事,目光沉沉片刻,出了口气。晋王晋王,老三是宁王,老四是贤王,萧廿获封晋王,自然不是闲散王爷该有的封号。
想着,他收了扇子,扇子如他手一般,在萧廿手背轻拍了一下,道:“无论如何,我都会竭尽所能,保你与琤曦一世平安。”
“皇兄……”萧廿不知为何,忽然觉得眼睛有些发酸,但他却在心中抱了歉。如那些人所料,萧琰君回来,不是当闲散王爷的。
车内稍微缓和了一些的气氛又冷了下来,陷入沉默。
过了许久,萧瑞承再次道:“没事,有皇兄在。”
萧廿忽然想问一句,萧瑞承是如何知晓自己到了墨县的。但细细一想,想必是他那位父皇放出的风声,便住了口。
“但若是父皇他,执意要将臣弟往上推呢?”
萧瑞承叹了口气,道:“父皇那边,有我,你不必担心。”
“皇兄,臣弟这些年在北方,有一小部分的势力发展起来,且十分顺利。”
“你是觉得,这背后有父皇推波助澜?”
萧廿没说话,但这一态度,已经很明确了。
“若是父皇管你要,你便给,并且,要大张旗鼓地给,让所有人都知晓。可好?”
萧廿面色一凝——只怕,那些人,他不用给,已经被曦晟帝收走了。他忽然想到了一个人——元修。颜宁北说,元修是弃真司的人,元修跟了他这么多年。为何——
“皇兄,臣弟想问,弃真司前任司长,可是安王叔?”
这事在京都不是秘密,萧瑞承便点头,继续道:“朝中事务你想做,都可以。但唯独弃真司,不可!若是父皇要给你,你也不可接!”
萧廿摇摇头,蹙眉道:“父皇恐怕,已经给臣弟了。”
“已经给了?”
“皇兄可知,元修是弃真司的人?”
这点萧瑞承自然是知晓的,他道:“世子告诉你的?”
“弃真司的人跟着臣弟这么多年,臣弟这些年做的事情,恐怕也是弃真司想做之事。事已至此,父皇他——”
郭齐天说他是弃子,其实没对也没错。安王虽然执掌弃真司多年,但毕竟是会被曦晟帝所忌惮的。萧廿此刻忽然明白了,为何曦晟帝要将他放出,说不定,便是为了培养一个弃真司更为合适的司长。毕竟据他所知,弃真司司长一职,自从安王北满门抄斩后,便一直空悬至今。
经过萧廿多年经营,他在北方眼线遍布,势力不小,对于维护刚拿下的北氏的稳定,颇为重要,自然是要归入弃真司的。而这群人,一直以来都以萧廿马首是瞻,所以,由萧廿来带,是最为合适的。
这一点二人都心知肚明,萧瑞承叹了口气,道:“此事我自会从中斡旋,弃真司是酷吏之地,我不希望你牵入过多。”
安王与曦晟帝虽为兄弟,但感情不深。所以其执掌弃真司,是否心存异心,曦晟帝都留他不得。而曦晟帝培养萧廿,一则,当初恰好有了术士进京这阵东风,二来,便是萧廿幼时便已展露才华。可太子之位只有一人,那么,萧廿便不能锋芒过盛。
萧琰君葬身火海,作为兄长的萧瑞承自然会心急如焚。此刻,曦晟帝只需稍微放出些风声,或者借颜宁凯之手放出些许风声,萧瑞承便会知晓。
当初术士进京之事虽然已经过去,但舆情未了。萧瑞承知晓的时候,萧琰君人已到了墨县。于是,萧瑞承便暗中照拂。同时,在元修有意无意的提及以及刘本善的耳濡目染下,萧廿自会找机会回京都。但他也知晓,他葬身火海,忽然回京,定是不妥。
如此,萧廿便会聚集势力,借机重回世人眼中。
北氏狼子野心已久,郭齐天的一举一动也尽在弃真司掌握之中。加上萧廿需要一阵东风,于是,宣宁王归国,引起北氏朝内动荡。忽然,国主身死,宣宁王本可继位,却又忽然放弃了皇位,拿下攻打大兴。
此刻,萧廿站出,以皇子身份守关。助力太子的功绩,也为自己立下军功。太子灭了北氏,威严大涨,萧琰君也立下军功可以名正言顺地回朝。
如此看来,当初北氏先国主之死,想必,也是曦晟帝的手笔。
而后,郭齐天便是最后一道考验。若是萧廿留下了郭齐天,那么回了京都,萧廿便会做一个闲散王爷。但萧廿偏偏杀了郭齐天,因为刘本善。那么就可以看出,以他与太子的情谊,执掌弃真司后,定然会是坚定的太子党。
于是,曦晟帝为太子铺的路,至此,成了大半。
可惜,萧廿当初被仇恨所蒙了眼,没有想到这些。但即便想到了,他也不会留下郭齐天,因为刘本善于萧廿有恩。
事已至此,不能再回头了。
萧廿心里暗笑:父皇,您真是好谋算啊!
若是一切如他所料,他定会扶持太子。这是必然的,因为太子,是他同母所生的兄长。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