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7 章
在京都的日子让杨婉说的话, 就是很无趣。整日里都是待在家中,要么就外出去买些首饰布料之类的。完全没有在刘家村自由,想做什么都可以。
因此在生日过后, 一行人就又启程去刘家村,这次同去的人就更多了。
被程氏一心惦记着的程誉,在程氏的劝慰下答应一道前往。程言浩之妻因记挂着程言浩,也带着孩子同行, 正好让孩子也跟着锻炼一二。
免得整日里不管去哪里, 都得乳母抱着,快六岁的年纪了还得乳母喂饭。
这事也怪不得彭氏,平日里她压根管不到儿子身上去。婆母王氏过于溺爱嫡长孙,但凡彭氏想要管教她第一个出来阻拦。偏彭氏碍于身份也不敢和王氏唱反调,这么一来二去聪明的小子自然看得明白。
一旦彭氏变脸,就立刻跑去找王氏, 要么就让底下伺候的去搬救兵, 让彭氏拿他没有丝毫办法。
这次彭氏也是狠下心带着孩子前往刘家村, 毕竟这些时日程言浩的改变是显而易见的, 想来刘大勇在教人这方面很有一套。
因着这层,彭氏对杨婉都好上不少,此次出行备的吃食点心也俱都给杨婉准备了一份。
马上就要秋收, 想快些赶回去帮忙的刘大勇和杨婉一路上并没有耽误, 之前还会多做停留,四处去逛逛,这次除了必要的休整, 他们就没有离开过马车的时候。
到了刘家村, 一行人休整过一晚上,刘大勇就带着程家三兄弟和杨言桦去了田里。
正好想瞧瞧三个孙儿为什么会有这么大转变的程誉也喊着程氏陪同, 一起去看他们劳作。
刘家的田地并不多,再加上刘大勇不同意刘峰和陈秀儿再在田中忙碌,夫妻俩也不想反驳儿子的孝心,本来是打算花银子请人来帮忙收割的,没想到刘大勇赶在收稻谷时回来了。
十来亩田七个大男人收割起来自然慢不到哪去,就连程家的三个公子哥,在之前已经习惯了干农活,这次连着割了两天稻谷他们也并不觉得累。
虽说人晒黑了不少,可瞧着就比以前精神多了。见到他们的改变,程誉也高兴不已。本来他已经对子孙失望,可现在瞧着程言浩三个心中又有了希望。
割完稻谷后,便是晒稻谷了。
本朝皇帝体恤万民,要交的税并不高,只取十分之一,剩下的足够农民养活一家子。
因此各家各户在收完稻谷后,都会将稻谷晒干,而不是半湿就上交给官府。
在刘大勇和杨婉去京城后,刘峰和陈秀儿也有了新想法。他们老两口手上一辈子没拿过那么多的银子,老大老二的得盖宅子,还得攒着给儿女做聘礼和嫁妆。
而他们的那部分一直放在那也不安全,他们打算拿出大半来买田地,对于庄户人家来说田地是最重要的东西,多买些田地怎么着也不会缺吃食。
虽说刘大勇不让他们夫妻干农活,可在买了田地后,他们完全可以请人帮忙种。多余的粮食还可以卖给粮店,这也算是一项进项。
夫妻俩在稻谷收完后,就拉上刘大勇和杨婉商量。在征得他们同意后,就立刻去买了五十亩上好的田地,只等来年开春再种植了。
因着程家来了这般多的人,杨婉和刘大勇原计划的出行也只能放弃。可真要走商的话,光是茶叶货物就太少了些。
于是刘大勇安排刘大志和刘大顺去相邻的县镇收取可以走商的货物,同时也能为刘大志和刘大顺开阔眼界,已经十四的刘富自然被带着同行。
“等明年走商回来,我再带着你四处游玩。”刘大勇出声安慰觉得遗憾不能出去玩的杨婉。
“无妨,舅祖父和祖母都在村子里,其实我也不放心外出游玩。”
一辈子都没和富贵人打过交道的刘峰和陈秀儿还真招待不好程誉兄妹,即使他们表现的很是平易近人,村里人也大多不敢和他们接触。
反之杨婉在时,村里人则大胆许多,只当程氏是杨婉的祖母,而不是什么京都来的大贵人。
“山里的野栗子应该熟了,明儿喊上祖母和舅祖父一道去山上摘野果子去,顺道也能让他们多锻炼锻炼。”杨婉如是说着。
也不需要爬多高,基本走到半山腰就能捡不少野果,且半山腰也没什么野兽,再有刘大勇陪着,也无需担心会遇到危险。
“好,我明日早起烙些饼,带着在路上吃。”刘大勇自然不会反对,“爬山得早起,我们早些睡吧。”
说罢刘大勇就抱住杨婉,手也不老实的从杨婉腰间摸了进去。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