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见识不俗(1 / 2)

见识不俗

捏晕孟留真,姜雨方得脱身。

阿狗把人弄到床上,盖好被子。姜雨望着孟留真长垂的眼睫。昏睡之人眉头紧皱,透出一股郁结之气。一个人死里逃生,渴望得到安慰,而她这铁石心肠的匪徒注定要让他失望。她在床边站立良久,伸手抚平他眉心。

放下吧,放下吧……她内心默念了一遍又一遍,不知是孟留真还是对自己说。

天快亮了,姜雨最终转身离去。

忙活一晚没有睡觉,姜雨回到山上还十分精神。她整理好心情,竭力摆脱动摇的思绪,将失去理智的念头重新拉回原位。

多想无益。孟留真发疯,她得保持冷静。

阿狗留在山下。另外一个叫阿桥的跟着她。这弟兄也是个麻利的人,特别老成,跟阿狗的性格截然相反。喜欢踏实干事,不爱碎嘴子,颇得姜雨赏识。昨晚交代完事情,他一早办好了。

“那位老人的尸首已经送去义庄,七日后下葬。他儿子儿媳等人安顿在亲戚家,都安抚好了。塌方处不准入,等过几天再把路清出来。连着周折。”

“出点银子安顿他们。”

姜雨理解这些人,刀没砍到脖子上,是不会害怕。别人出事是命里倒霉,他们没出事是走运。并一厢情愿地以为自己将永远走运。他们舍不得搬走。解套的唯一法子便是出钱出力。

阿桥笑道:“三姑奶奶宅心仁厚,是乡民的福气。可我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姜雨道:“直说就是。”

阿桥道:“天灾人祸,其实也不关咱们事。搭把手救一救算是尽了人情。若要往里搭银子,一次两次倒也罢了。万一成了例,以后有事都找咱们报账可如何是好?都是乡邻乡亲,谁能贴补,谁又不能贴补呢?”

他的担心也不无道理。

姜雨看了看阿桥。这孩子心细如发,看一步想三步,眼力和见识比阿狗还强上几分。平日里不爱言语,没想到心里成算到明白。姜雨就着他的话细想,道:“你考虑得很好。这是对的。依你看应该怎样才好?”

阿桥道:“咱们不放银子,拨些棉布和粮食,充作救济。”

姜雨道:“可以,按你说的办。”

阿桥道:“我下午就去办。”

“你今天多大了?”

“十五。”

十五岁,真年轻啊。

姜雨带着欣赏的目光望着他,道:“这些话是谁教你的?”

阿桥讪笑道:“我自己瞎琢磨的。”

姜雨道:“你很聪明。”

阿桥道:“谢三姑奶奶夸奖。”

姜雨道:“年纪轻轻,三思而后行是对的。但我也要教一教你。不放银子,不是怕被乡民讹上,而是粮食和棉布更加实用。如果我们一群土匪都怕惹祸上身畏手畏脚,想干好事都怕干,那也白长当年上梁山的胆子了。车到山前必有路,遇到麻烦,慢慢解决。只要你认为自己做得对,便无须担心。”

阿桥闻言,一字一句记下,道:“多谢三姑奶奶教诲。”

姜雨道:“去歇着吧。你也忙一晚上了。我这里暂时没事。另外叫一个人去学堂看看。如果先生不在,今日歇课,回来告诉我。”

阿桥道:“是。”

……

阿桥走后,姜雨回屋睡了一觉。醒来时已经到下午,青兰不在,里里外外没人。姜雨睡得口渴,起来摸茶壶是空的。她直接用水瓢在缸里舀水喝。阿桥正好回来,手里提着一个食盒。见着姜雨在喝水,立马道:“我去烧水。”

姜雨道:“等会,你手里拿着什么?”

阿桥道:“四个菜两碗米饭。”

姜雨道:“谁做的?”

阿桥道:“我想着阿狗哥不在,三姑奶奶兴许会忘记吃饭。就自己做了带来。”

姜雨拍拍他肩膀,道:“好孩子。”难为他想得这么周全,还记得她没吃饭。姜雨打开食盒,坐下来提起筷子,味道不错。阿桥收拾茶壶去烧水。姜雨道:“你吃过了吗?”

阿桥道:“吃过了。”

姜雨点点头,想起一件事,道:“学堂有人在吗?”

阿桥忙道:“看过。学生说先生身体不适,早上歇了半天,下午就来授课了。我站在窗外听,她讲的回目是狗咬吕洞宾。”

姜雨捧着饭碗,问道:“什么狗咬吕洞宾?”

阿桥以为她不知道这个故事,便一五一十道:“吕洞宾是个仙人,他降服哮天犬时,怕伤到他,就放了。结果被反咬一口。这个典故告诉我们一些人不识好歹……”

姜雨道:“我不是问典故,我是说,她授课光讲故事吗?”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