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3章 回京(1 / 2)

第43章 回京

林如海一副不可置信的样子,“你说什么?”

顾庆之恍然大悟道:“咳,皇上跟太上皇不大对付——完全不对付,都是宫中秘闻,消息灵通的人都知道,你们这些外头当官的,不了解也是正常。”

什么叫我们这些外头当官的?林如海清清嗓子,“不是以孝治国?”

顾庆之嘲笑道:“我知道有人信这个,但是……不能因为皇帝孝顺,那蛮夷就不入侵咱们边关了。更加不能因为皇帝不孝顺,大魏朝就不安定了,对吧?”

林如海当然明白这些,孝道是怎么回事儿,是用来干嘛的,他一个士大夫知道的比顾庆之多多了。

就是陡然间听见这些,加上太上皇窝里反的行为,有点没反应上来。

林如海又叹了口气,顾庆之道:“我还跟太上皇吵过架呢,就是个口才不太好的老头,你别怕。”

果然更怕了,总觉得哪天就要因为大不敬被打板子砍头了呢。

“太上皇才被气了两个大的。”顾庆之跟林如海道:“身体是越来越不好了,别说出宫了,出殿门都有点问题,而且我临出京的时候,还跟全公公和尹大人商量过的,要稍微宣扬一下太上皇跟皇位犯冲,也不知道他们进行的怎么样了。”

这事儿真的不难,比方太上皇当年还是皇帝的时候,六个皇子谋反,再加上病死的,生下来就是傻子的,还有病恹恹的,说一句太上皇八字不好,没人反对吧。

要不是生在皇家,锦衣玉食有钱有太医,也有人手,哪能有这么多皇子活到成年呢?

下来就是谋反之后,太上皇还受了挺重的伤,还被气得吐血,结果退位之后,一口气活到现在奔着七年去了。

尤其这两次,气得头晕眼花请太医吃药都没带停的,身体还好好的。一般人这么大年纪,被这么气,早就过去了。

总之这个流言是很有市场的。

听顾庆之说了这么多,林如海胆战心惊甚至想捂一捂耳朵,“我不适合知道这种事情吧。”

“那你千万别跟别人说。”顾庆之嘱咐一句,“你应该不会给别人说吧?”

林如海就没理他这茬,严肃正经的把话题拉回了正规,“前头说要查太上皇。”

“那自然是要一起发力的。”顾庆之道:“不过首先咱们得想想太上皇有没有实力谋反,我是觉得没有的。他都这把年纪了,晚睡两个时辰就得歇三天,一顿吃得不合适就得宣太医,他经不起这么激烈的活动了。”

七十岁谋反,真要说起来……

林如海熟读史书,立即就有了想法,“会不会是要扶持他人上位?”

“可他扶持谁呢?”顾庆之给林如海详细算了算皇帝的一众兄弟们。

“谋反过的肯定不行,唯一被诬赖的六王爷,除夕能把太上皇气成那样,他功劳不小。八王爷病恹恹的,前些日子我跟乔太医聊天,他们太医院的人也觉得八王爷身体还没太上皇好,肯定是死在太上皇前头的。”

这都没法装,林如海捋着长须点头。

“十王爷沉溺女色,是那种荒唐到没人敢弹劾他,生怕曝出个没法收拾的案子来。要是这种人当皇帝,朝臣也怕自己妻女受辱吧?”

林如海皱起眉头,一脸的不忍直视。

“最后就只有忠顺王了,他就更不可能了。皇帝还说小时候把忠顺王当爹的,况且忠顺王也说过,人要在年轻的时候多享受,不然老了就会有很多遗憾。前些日子他倒是开始注重身体了,不过是为了多吃些美食。”

“皇孙们呢?”林如海又问。

“皇孙不是不行。”顾庆之道:“但是你要考虑太上皇有没有这个能力再处理朝政了,他就算能把皇帝推下去,他扶持上来的这个人,第一得听话,这样太上皇能继续享福继续奢靡,第二得有能力压制群臣,还得有能力处理朝政,不然还得太上皇救场,他图什么?”

这么一算,的确是不可能,顾庆之道:“其实真要说起来,哪怕说太上皇是因为内库银子不够花,所以才把手伸向了盐税,又或者是下头太监贪得太多等等,都比他谋反可能性大。”

“六年前兴许是这样。”林如海道:“可如果像你所言,你们气得太上皇昏厥,从今年开始,他有可能就是想给皇帝一个教训。”

也不是没有这种可能性,顾庆之道:“等回去京城,整理好了给陛下禀告,说得有条理些,最好针对每一条都有个解决措施,可以不太合适,但是必须得有。”

这话顾庆之是看着林如海说的,林如海问道:“你让我禀告?”

“师尊。”顾庆之郑重其事道:“你病了这许久,差点连家产带女儿都落到了岳家手里,难道就这么过去了?你吃了这么多苦,自然也是要有报偿的。”

“咱们事先商量好——”顾庆之一顿,觉得事后林如海肯定是要留在京城当官了,再一想他也没当过几年京官,便又多说了两句。

“陛下人挺好,也愿意广开言路纳谏,不过要是有什么争议性比较的事情,最好是先跟皇帝私下商量一下。”

林如海眉头微微一皱,顾庆之便道:“咱们有话直说啊,我都算你一服了,我肯定不能害你,你也别害我。”

不管听几次他这个论亲疏远近的方式,林如海都觉得扭曲,不过的确是叫人轻松了下来,他微笑道:“你知道我是御史出身的,御史嘛……”

适当的停顿,顾庆之也知道是什么意思,虽然不是正经科举进的官场,但是官场各个部门的刻板印象还是有的。

就比方御史的直言上奏,贴脸输出,贴的还是皇帝的脸。

“还是要跟皇帝先商量一下的。”顾庆之婉言相劝,“也节省功夫,真要在朝廷上吵起来,你们是给皇帝表演耍猴吗?也不利于升职,别说御史就不想升职。”

这么久下来,林如海早就习惯了顾庆之这种直击核心,完全不带掩饰的说话方式,虽然偶尔还有些不好意思,不过这么说起来,的确是畅快。

“我的确是想升职,不过前头我还在都察院的时候,的确是有同僚,一路耿直的升了上去。”

“哦~那他能力一定很强吧。”

林如海翻了个白眼,笑道:“总觉得你不是真心的。”说完他叹了一声,“后来外放了。”

“所以说,做巡盐御史我不如你,但是争宠十个你也比不上我。听我的——”顾庆之又拿出御前行走的牌子晃了晃,“先说服皇帝,也有利于政令实施啊。”

林如海笑了一声,道:“我回去写折子了,我觉得你前头说把两淮巡盐御史拆分很有道理,不如拆成五个。”

顾庆之忙把他拉住了,“三个,不能是五个,而且这事儿不能写折子,你这是拆同僚饭碗,只能私下汇报,不能留底子,而且也不能你先提,让我先给皇帝通个气儿。等皇帝来问你,你再说。”

林如海怀疑地看着他,“你才说做巡盐御史你不如我。”

“的确,但是怎么画饼,怎么让人好好干活,怎么尽量减少结党营私,我还是有几分心得的。”

两人一直说到天黑,直到林黛玉来敲门说:“父亲,该歇息了。”这才勉强算完事儿。

说话也是很耗费精力的,尤其是带脑子的说,林如海睡了个好觉,第二天一早就开始计划如何跟陛下上奏盐税有误了。

但是这事儿搞不好就要涉及到太上皇谋反,明显也不是能留底子的事儿,所以林如海拉了顾庆之来,“每日教你写二十张大字。”

这个年代的海船三大动力:洋流、风和人力,其中两项都没法控制,况且回去京城不着急,整个行程也不长,坐大船还挺有趣的,加上名义上还属于太上皇的那艘楼船重心不稳经不起风雨,拐弯着急都会沉,所以这一路上,顾庆之是一点金手指都没用。

于是到港口补给的时间,有时候也挺随心所欲的。

这天他们到港口,就还没到中午。

船已经下了锚,体力活不用顾庆之做,指挥也有专业人士,顾庆之招呼林如海还有林黛玉下去走了走,不然总在船上,上岸就得晕陆地。

“还有三天的路程就到京城了。”尽职尽责的卫公公道:“不过太上皇这船不太好走,得提前清道,转内河还得一天。”

“不着急。”顾庆之笑道:“我是钦差,我肯定得跟船一起走的,况且我帮太上皇把船运回来,他是不是得给我点奖励?林大人跟林姑娘一起回来,也算是帮太上皇运船了嘛。就算太上皇小气一点,皇帝总该提他奖赏下臣才是。”

瞧着话说的,林如海觉得太上皇“不喜欢”顾庆之也正常。

卫公公笑道:“陛下肯定会替太上皇奖励大人的,大人也能去面见太上皇,请个安。”

这下林如海是相信太上皇跟皇帝父子失和了。

船队补给要花不少功夫,这又是最后一个港口,还要安排回去报信,提前安排请河道,给皇帝报信,顾庆之这边也得有人回去准备马车,提前收拾好房子等等,加上这个点,很快就有人来请示。

“要起航得临近黄昏了,不如今日就歇在登州府?前头便是蓬莱,景色优美,海上有仙山,说得就是这儿。”

顾庆之便去问了问林如海,林如海不说归心似箭,但是游览景色也是没什么兴趣的,他道:“早上的时候还路过狼烟台,这是防倭寇的地方,你既然是钦差,劳师动众的,还是别去打搅当地官员了。”

顾庆之也不是很想去,不过一听倭寇进犯,他叹道:“太上皇啊……年初的时候京城干旱,皇帝想叫他放出皇庄的粮食,结果太上皇没答应,如今他这中看不中用的船,建造的如此奢华,一艘能顶两个船队了。”

他看了看林如海,顿时就又有了计划,“林大人,你既然是御史出身,遇见这种事情,自然是要上奏的。百姓还有饿死的,还有被倭寇侵害无以为家的,太上皇是怎么睡得着觉的?又是怎么毫无愧疚建造这艘船的!”

林如海这些日子听了不少太上皇当年是怎么逼皇子谋反,又怎么钓鱼执法最后差点翻车的,还有这些年是怎么给皇帝使坏的,当下便道:“弹劾太上皇,叫他交出手中权力,安静养老?”

虽然不信佛,但是这话出口,林如海也想罪过罪过了,总觉得自己纯洁的御史之心被染了。

顾庆之笑道:“天无二主,朝中也不能有二圣,况且那船光一个帘子就要花十万两,难道林大人看了不痛心疾首?”

林如海又问他:“你前头不是说这类事情最好不要留底?”

“这个不一样,林大人上书劝解太上皇,太上皇虚心接受,最后还安排您整理他的起居注,这难道不是君臣佳话?”

随着林如海身体一天比一天好,顾庆之说话也是一天天放肆了起来。

林如海也稍微总结了一下,叫林大人,说的就是面上的事儿。师尊表面上看着尊敬,实则略带调侃意味。只有正经叫老师,才是正经的。

如今听他叫自己林大人,林如海叹息道:“当乞丐的确是锻炼人。”

顾庆之笑了起来,“师尊,前头您跟我说翰林院的升迁路径,还说给先帝修实录是升迁最快的,甚至有写完就入阁的先例,难道不是在暗示我?”

实录就是编年体的史书,里头最重要的就是皇帝起居注,编写成实录之后,还会加上皇帝任期内的大事,比方六位皇子谋反,这肯定是要写进去的。当然不会写得过于直白,而是用暗示的法子来写。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