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胤礽收到胤禟查抄的清单, 知道扬州盐商奢靡,这奢靡程度简直比皇家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与扬州盐商勾结在一起的官员, 这腐败程度,真的是让人叹为观止。
这一世有九弟献出的方子,国库比上一世充盈许多,可仍旧抵不住庞大的借钱官员,这些借钱的官员或许是真的生活所迫,或许是为了迎合官场风气, 或许是为了谋取暴利,以此来维持自己奢靡的生活。
想想国库那些被大臣借出的钱, 胤礽在这时察觉到胤禟的好处,都不用老四出面,直接让胤禟往那一站,这些大臣谁敢不还钱,就是要怎么请动胤禟是个问题。
现在胤禟也没有回来, 胤礽暂时放下这些问题,先想想经过胤禟这么一清理,江南官员缺口极大, 要怎么安排人手是问题,做实事的人还是太少。
胤礽知道胤禟手下能人异士多, 还开设专门的学堂培养。胤禟赚钱有一手, 可花钱速度如流水, 成果也是显著的。胤禟做事不用束手束脚, 都用不到等到官兵援助,就可以兵不血刃处理这么多人。
胤礽一边想着怎么能够让胤禟能够借点人手给自己用或者培养一些人手, 一边将这份清单送去给康熙看看。
康熙如今就像到了更年期一样,性情阴晴不定, 多年的勤政习惯一下子改不过来,禅位了以后更不适应权利不在手,空虚寂寞了也不愿意去找各个太妃,一个人呆着岂不更加钻牛角尖。
若是换成其他皇子,就算受到康熙这阴晴不定的刁难也要日日请安,事事找康熙做个决定,表明自己仍是孝顺康熙的。胤礽不同,他由康熙抚养长大,前期父子情深的时候能让所有皇子嫉妒,与康熙之间父子情多过于君臣情。既然康熙如今不痛快,他也就不上去凑热闹了,等到心情好了再去拜见,反正归还皇位是不可能的。
康熙自己一人生闷气,看到胤礽送过来的清单更加生气。胤礽这是在点谁,他没有把私库给胤礽是他的问题吗,他都还没死,就已经惦记上他的私库的不孝子,都是老九这个钻钱眼的带坏了的。大逆不道,行事嚣张狂妄,都不知道是从哪里学来的下九流的手段,肯定是宜妃的问题。
康熙将锅推到宜妃身上,毫不知情的宜太妃拉这老五诉苦,“你有没有和你九弟联系,这么长时间了连一句问安都没有。”
宜太妃对于胤禟宫变出手的狠辣是恐惧的,怎么都想不到自己生出的孩子竟然如此大逆不道,这还是她的孩子吗?更何况康熙这个太上皇都还在,他能够原谅太子,可不代表能原谅胤禟,她又怎么能够毫无芥蒂的对着胤禟关怀备至。
可胤禟这么长时间了,连人影都没有,甚至去了温泉庄子都没有留下只言片语。宜太妃也是从其他人口中知道胤禟带着一个没有身份的姑娘去了温泉庄子,和皇上,皇后以及公主也是有说有笑的,这倒让她这个毫不知情的母妃丢尽了脸。
宜太妃本想着等胤禟示弱,皇上都回宫了,胤禟还是不见踪影。要不是从胤祺口中得知胤禟如今在扬州,又干出一番大事。
胤祺无奈,“九弟就和皇上传了信,和其他兄弟都没有联系。”
宫变那件事,兄弟们对胤禟的意见不是没有,除了皇上和老十以外,哪个兄弟都不愿意和老九来往,当然老九那是也半点没有搭理他们的意思。老九那是连自己新的亲王府都没怎么住进去,整日和那姑娘在一起,就连去温泉山庄,扬州都是陪着的。
胤祺觉得自己都快认不出这个弟弟了。
“别人不管,你不行,你和胤禟那是真正同父同母的亲兄弟。胤禟在皇上面前如此受宠,怎么也不帮衬着你寻点好的差事。你看看你四哥和八弟,你四哥一直向着皇上不说,你八弟也是受皇上重视的。”不受重视能每日呆在皇宫,呆在御书房这么长时间吗?。
宜太妃有时想起胤禟的好,有时又想起胤禟那冷心冷情,连造反那么大的事都没有顾及过她和胤祺,若是失败了,她那是以死谢罪也不够抵消。现在连请安都不来请,怎么,还要她这个当娘的给他台阶下吗?
胤祺听着宜太妃的抱怨,诉苦,无奈苦笑,连皇上都未必指挥得动胤禟,他这个做亲哥哥的也不敢指望。胤祺自幼养在仁宪皇太后下,九岁还未读过汉文,早已断了继承大统的希望。就指望立个功,得个爵位就好,如今得了个亲王爵位,已经心满意足。
更何况皇上的重视也不是那么好享受的,消息灵通点的都知道皇上将奏折都交给四哥和八弟,没见得四哥和八弟痛并快乐着。
“你九弟过年应该回来吧。”
宜太妃之前还能确认,胤禟就算去外面,过年总是要回来的,康熙也不会允许这种日子没有特殊理由就缺席的皇子。可如今,就不是很确认了。
胤祺同样不能下定论,“我问问老十。”等信送过去,怕不是胤禩和老十就要回来了。
京城不少人关注胤禟过年回不回来,老十好不容见到胤禟,接过九哥交给他的差事,奇怪却也没有多质疑,同样提问:“九哥你跟我们一起回京吗?”这是胤礽登基的第一年,应该会回去吧。
胤禟对于回不回京城没有太大想法,完全是看安心心的意思,“你们先回。”他要回去,靠安心心就行。
没有得到确切回复的老十失望,他还想着跟九哥一起回去的话,能不能坐一下九哥那巨型马车,虽然从温泉山庄后就一直没有看到踪迹。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