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深沟高楼, 枪林刀丛,是秦游头套被揭开后,对于自己此时所处山寨的第一印象。
果然不是寻常盗寇, 这分明是在练兵。
同类相斥的大前提是对同类的气息足够敏感, 秦游的感知一向敏锐,现在已经能够肯定, 自己是遇上同类了。
但他假托边塞立功之名, 行训兵之实,实为在防备封建王朝三百年周期率。
已经不知道历史的浪潮何时变为飓风海啸, 那就先囤地囤人, 囤粮囤刀,力求聚众自保, 不被滚滚超前的历史碾到渣都不剩。
可这些连历史二字可能都不知为何的羌人,如此严厉地训兵又是为何呢?
就这一百来号人, 甭说是颠覆元气未损的大汉帝国,就是想在汉中搞出点事来都够呛。
秦游此时却是陷入了思维误区, 忘记将羌人一贯艰苦的生存环境考虑进去。
他们施行军事化管理并非是什么阴蓄大志, 而是用这种方式可以尽可能地集中资源与力量,开辟更多的生存空间。
秦游用眼贪婪地看着周围的一切,只恨系统没有给他一个拓印留影的增益功能,能把此时见到的一切尽数留在脑中,在闲暇时放出来反复观摩学习。
这可都是行军布阵的基本功啊!
秦游来到这个时代后, 经历严苛的现实锤打,明白了许多道理。
不是看了几本兵书, 知晓许多战例就可以当将军了。
而且恰恰相反, 心思太多太活络,反而会让小命丢得更快。无论是哪个时期的军队, 都喜欢,更需要不折不扣完成命令的士卒。
真正的将军,其实是从一点一滴的小事中来的。溷藩挖在何处?周遭水源在哪?每日耗粮几何?每季鞋袜衣帽需发放多少?每年的盔甲兵器有多少折损?需要更新多少?
以此为基础,延伸到营寨建设、组织度、兵士个体以及其它。
没有这些毫不起眼的骨架支撑,甭说是上阵杀敌,逃兵、瘟疫、伤兵、士气低引发营啸叛乱等种种问题,就足以将军事主官逼到上吊。
古时将门虎子,军功世家的原因就在此。这些东西非得毫不藏私的言传身教不可,不然很容易学其皮而失其神,到最后不过是驴粪蛋子表面光。
农民起义军往往被官军杀猪宰羊一般击溃绞杀也是因于此。虽然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但组织度高的草台班子多半能击败组织度低的。
当然华夏大地能人辈出,不乏有奇才见而知之,有能人通过高烈度的战争不断总结经验,加以改进,最终成为一代名将的。
但秦游知道自己不是。这两个多月管着一百来号浚河力役,差点令他心力交瘁,每一日都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所以偷师是一定要偷的,他还是第一次见到如此整备完善的营地呢。
就是他如今正在走背运,心想的事情都不成。
还没把整个营地给看一圈,就觉后颈处有异常,条件反射式的弯腰缩头,险之又险地躲过了那凌厉一抓。
红眼男子曲了曲掌,对空落落的感觉是既惊讶又疑惑。
自打他有了记忆起,这是第一个能躲开他攻击的。再结合秦游先前举斧挡住了针对杜涉的致命一箭,已然可以断定秦游在拳脚反应上不会逊色于他。
可秦游才多大啊,年未弱冠,一切都还在尚未定型的成长期。
等着他到了自己这个年岁,一切发展到巅峰,又将会是怎样一番光景呢?
红眼男子素来只有被旁人夸远迈常人的,还是第一次遇到能让他暗暗吃惊赞叹的。
不过面上并未显露分毫。族中将他送来汉地的时候就对他说过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汉地幅员辽阔,民口数以千万,出现怎样的天才妖孽都不足为奇。须戒骄戒躁,怀谦逊之心,学百家之长。
在一片已经出过力能扛鼎霸王的富饶土地上,秦游只能说优秀得有点突出。
不过羌人有着尊重强者的风气,所以秦游十分顺利地得到了与实力相匹配的客气对待。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