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63章 敲定工程(2 / 2)

“同时,也希望县里能协调解决竹编项目初期的启动资金。”

他坐下,看向林薇。

林薇会意,清了清嗓子。

“耿书记,我在对清河镇近几年的财政账目进行审计时发现了一些问题。”

“有几笔支付给德发建筑公司的工程款,数额巨大,但相关的支付凭证和项目验收报告都缺失了。”

“账面上只有一笔光秃秃的拨出记录。”

“据我初步了解,德发公司承建的几个项目都与石桥村那片争议土地周边的开发有关。”

话音落下,会议室里一片寂静。

所有人都明白,林薇这番话,等于是在赵海川的汇报上,又浇了一勺滚油。

土地纠纷,可能不仅仅是纠纷,背后还藏着猫腻。

黄波涛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眼皮都没抬一下。

耿群拿起一块豆腐,放进嘴里,细细咀嚼。

他慢慢咽下,然后点了点头。

“周福生身体怎么样?”

赵海川一愣,立刻回答:“挺好的精神头很足,就是担心手艺传不下去。”

“嗯。”

耿群放下提篮,“想法不错,小步快跑接地气。”

这句评价,让赵海川心里稍定。

就在这时,黄波涛开口了。

“海川同志的工作热情是值得肯定的。”

“年轻人有想法,有干劲是好事。”

“但是我们做工作也要考虑大局。”

他放下茶杯,看向耿群。

“马金宝的红星建材厂,还有德发公司,是咱们县里的纳税大户,也解决了不少本地人的就业。”

“这一点我们不能忽视。”

“石桥村的土地问题,历史遗留,非常复杂。”

“处理起来,一定要稳妥,要慎重,千万不能为了一个还不成熟的小项目激化矛盾,引发群体性事件嘛。”

“至于竹编项目,想法很好但市场前景不明朗,投入产出比不好估算。”

“现在县里财政也紧张,每一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

话锋一转,他看似不经意地扫了林薇一眼。

“我还听说前几天镇政府的干部宿舍那边,好像出了点治安问题?”

“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干部的安全,工作环境的稳定也是非常重要的。”

这话一出,国土局长立刻附和:“黄县长说得对,土地确权程序非常复杂,涉及到测绘、历史档案查证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需要时间。”

一唱一和,瞬间就把赵海川的“小步快跑”,变成了“激进冒失”。

赵海川心里冷笑。

他没有急着辩解,而是等他们说完,才不疾不徐地开口。

“黄县长说的对,纳税大户很重要。”

“但纳税大户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

“石桥村的村民,拿着几十年前政府颁发的土地证要求拿回自己的地,这个诉求合理合法。”

“拖延不决才是最大的隐患根源。”

“至于竹编项目,我们不是拍脑袋决定的。”

“周福生老师是国家级的非遗传承人,他愿意出山,就是最大的技术保障。”

“萧蔷同志也做了详细的市场调研,这是报告。”

他从公文包里拿出另一份文件,“本地手工艺品的市场潜力远超我们的想象。”

“至于治安问题那只是个案,我们已经加强了巡逻防控。”

“我相信公安局的同志们能尽快破案。”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