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67章 采访(1 / 2)

u0002“第二我们的困境,其是资金,三万块是村民凑的这是民心,也是无奈。”

“第三村民的积极性这是我们最大的底气。最后……”

“……土地问题。”

“石桥村那片最好的竹林地现在被谁占着为什么项目发展不起来,这个根子要让记者自己去挖。”

他心里清楚,直接告诉记者,那是告状。

让记者自己发现,那才是新闻。

媒体这把刀,要用得巧,不能留下把柄。

他又单独把王厚根和周福生叫到村委会,没说太多大道理。

“老哥,周师傅,明天市里来记者你们别紧张。”

他给两人递上烟。

“就当是跟人唠嗑,心里咋想的就咋说。”

“尤其是那个贷款,银行的人当时是咋跟你们说的,你们又是咋想的原原本本说出来就行。”

王厚根一拍胸脯:“赵书记你放心!”

“俺们不说瞎话!俺们就说,没你赵书记这事儿干不成!”

赵海川笑了笑,拍了拍他的肩膀:“说你自己说大家,少说我。”

“我怎么样,不是嘴上说的。”

他要的,不是一篇歌功颂德的报道,而是一篇能真正解决问题的报道。

一篇能让某些人坐立不安的报道。

第二天上午,一辆印着“市晚报”字样的桑塔纳开进了清河镇。

车上下来一个穿着米色风衣的年轻女人,短发,帆布鞋,眼神清亮。

她就是记者薛静。

没薛静在萧蔷的引导下,直接去了石桥村的临时作坊。

作坊里,竹子的清香混合着药水味,十几个学员正在埋头苦练,周福生在一旁来回踱步,不时停下指点一二。

薛静的镜头没有对准任何人,而是先对准了那些学员们专注的神情。

她走到周福生身边,轻声问:“老师傅,这手艺难学吗?”

周福生停下脚步,拿起一根竹丝,对着光。

“难。心不静学不会。”

“现在的年轻人,没几个愿意坐下来干这个了。”

“这手艺,传到我这是第五代了。”

“要是断在我手里,我死了都闭不上眼。”

薛静默默地记录着,又把镜头转向了王厚根。

王厚根正带着几个村民加固仓库的门。

“记者同志,你问俺们为啥这么积极?”

“赵书记说得对,求人不如求己!”

“那三万多块钱是俺们几十户人家给娃娶媳妇的钱,盖房子的钱!”

“俺们不拿出来,这事就干不成!俺们信赵书记!”

他说着,忽然指着村口不远处一片冒着烟囱的厂房。

“你瞅瞅那!”

“原来是俺们村最好的竹林地,现在盖了个破厂天天排污水。”

“俺们想用那地搞项目去银行贷款,人家说我们没抵押没流水。”

“那块地要是我们的能没抵押?”

薛静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厂房门口挂着“红星建材”的牌子。

她不动声色地拍了张远景。

临走前,赵海川陪着薛静在村里转了转。

走到那片被烧过的竹篱笆前,薛静停下了脚步。

“这里……好像出过事?”

赵海川神色平静:“前阵子项目刚启动有过一些小摩擦,有人想搞破坏性质比较恶劣。”

“派出所已经立案了,事情已经过去了。”

最后,在镇政府的办公室里,薛静对赵海川进行了专访。

“赵书记,对于这个项目镇里的规划是什么?”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