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去读读小说网>武侠修真>让哈布斯堡再次伟大!> 第232章 萨伏伊 东洋 英美战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32章 萨伏伊 东洋 英美战争(1 / 2)

“法国人推举萨伏伊王室的阿梅迪奥·斐迪南多·玛利亚王子担任希腊国王。”弗朗茨念着外交大臣施默林递给他的电文,转向身着深色礼服的外交大臣施默林,眉头微皱:“说起来,萨伏伊王室没有一个王子之类的在外面反抗法国人吞并撒丁王国吗?这不太合常理。”

施默林略作思索:“没有,陛下。倒是加富尔首相确实在法国人吞并撒丁前就辞职离开了。据我们的情报,他可能躲在瑞士,也可能去了罗马,甚至可能在加里波第将军控制的热那亚。但王室成员的确都没有发声或者出走抵抗。”

“奇怪,萨伏伊王室竟然一点后路都不留吗?”弗朗茨继续在花园里散步。

“陛下,从1859年开始之后英法就开始介入撒丁王国的所有事物,法国因为两面都靠着撒丁王国渗透最深,可能一早就派人控制住了萨伏伊王室,再者,我看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二世国王他是打算用这顶王冠给家族争取最大的利益,既然已经注定要吞并,那最好多一些交换的筹码。”

“看来希腊王位也算一个,不过我可不觉得这是个划算的买卖,”弗朗茨边在小路上散步边摇头,“无论是希腊还是墨西哥。”

“墨西哥我觉得挺划算的,陛下。”施默林快步跟上,“那可是一顶皇冠。而且最新消息显示,法国人在普埃布拉的失利后,拿破仑三世又增派了一万军队。他们在墨西哥城东边击败了共和军,估计很快就能占领墨西哥城了。”

他继续补充道:“他们已经和墨西哥的保守派达成协议,准备拥立萨伏伊王室的翁贝托王子为墨西哥皇帝,建立墨西哥帝国。”

弗朗茨背着手,望着远处的喷泉:“唉,我们欧洲人太容易被媒体左右了。报纸铺天盖地地支持墨西哥保守派,但古铁雷斯主教、阿尔蒙特将军这些人,又能代表多少墨西哥人的意愿?如果他们真有那么大影响力,胡亚雷斯又怎么可能当上总统?”

“呃,陛下,有法国人,我想墨西哥的叛乱很快就会平定的。”外交大臣施默林跟在弗朗茨的身后,继续为自己的观点辩护“法国人最近可打了不少胜仗,不论是之前奥撒法战争的战斗力还是远征远东帝国的表现,都无愧于欧洲陆军强国的称号,我想,墨西哥城不出一个月就可以拿下来了。”

“这就又是一个误区了。”弗朗茨缓步走向花园中央的巴洛克式喷泉,“胜仗不代表能赢得战争。拿破仑三世太想在美洲有所建树了,但他忽视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什么问题,陛下?”外交大臣施默林跟上前去。

弗朗茨在喷泉边驻足,看着腾空而起的水柱,仿佛在思考什么:“距离。”他用手指了指喷泉顶端飞溅的水花,“你看看地图就知道了。从布雷斯特或者图伦港到维拉克鲁斯要横跨大西洋,补给线太长了。而且墨西哥那个地方...”

“陛下的意思是?”

弗朗茨转过身来,他那双锐利的眼睛直视着自己的外交大臣:“那里地形复杂,山地、丛林比比皆是。法国人可以轻易占领墨西哥城,但要控制整个国家几乎是不可能的。“他的声音里充满了笃定,“胡亚雷斯既然能做出停止支付欧洲贷款这个举动,就能猜到欧洲的干涉,他估计做好了打游击的准备了。”

施默林的眼睛突然亮了起来:“其实这样也好,陛下。如果真如陛下所想的那样,那么法国就会在墨西哥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欧洲的力量会有很大的削弱。”

“百分之百,”弗朗茨露出了一个的笑容,继续说道:“墨西哥会成为拿破仑战争时期的西班牙那样,搞不好,拿破仑三世会对他的大臣们喊道:墨西哥的事情总是这么糟糕。“他模仿着法国人的腔调说出最后一句话,让施默林也忍不住微笑起来。

“这是一件好事,陛下,”施默林赶紧提议,“我们要不要支持一下胡亚雷斯总统。”

弗朗茨思考一会,摇摇头:“不急,首先你安排海军部的人策划好路线,我们在德克萨斯州有一些签了协议的港口可以使用,我们可以把武器运到那里,再让墨西哥共和派的人去拿。“他压低声音补充道:“尽可能地避免这件事的暴露。”

弗朗茨紧接着坏笑,露出一口白牙,龇牙咧嘴,“再等等,现在的墨西哥城还没有陷落,胡亚雷斯还没那么好说话,搞不好他还敌视所有欧洲人,等他山穷水尽的时候,我们去雪中送炭。到时候,他就会明白谁才是真正的朋友。”

施默林对皇帝这种精于算计的一面已经见怪不怪,他迅速转换话题:“好的,陛下。那希腊的事情要如何处理?法国人推举萨伏伊的人选,这可不太妙。”

弗朗茨像是突然想起什么似的,轻拍了一下额头:“哦,我们扯得太远了。”他重新恢复了严肃的表情,在喷泉边的石凳上坐下,“希腊那边我们暂时维持既定计划,继续支持英国的阿尔弗雷德王子。不要忘了,我们从英国人那里拿到了不少实质性的好处。”

他继续说道:“而且要尽快和英国人一起施压,让希腊联合政府把那个条约签了。然后立刻安排登基仪式,一点都不能拖。”

“生米煮成熟饭,到时候法国人可就没辙了,我可不相信他们为了萨伏伊愿意跟英国人彻底闹掰。”

....

北海道,函馆。

一间大概一百多平的木质房屋,第一任东洋总督菲利普·冯·西博尔德男爵就住在这里,奥地利的东方访问舰队返航时根据命令,他担任奥地利东洋殖民地的第一任总督。

外国奉行松平泰英如今是函馆市的常客,因为幕府发现,除了付出一块冰天雪地没有什么产出(金矿的消息还在封锁中,尚未开采,人手不够。)的北海道之外,在对外事务方面,奥地利大部分情况下是站在他们这一方的,包括之前因为生麦事件而迁怒于日本政府的英国人,他们借助奥地利的力量第一次拒绝了英国的大规模索赔要求,什么,死了两个人竟然要求10万英镑,我的天,西博尔德男爵听见这个数字都感觉有些震惊,而且看松平泰英的反应还是想要息事宁人,真有钱啊,幕府,他已经打好主意后面从幕府手里赚一笔的想法了。

生麦事件:日本武藏国橘树郡生麦村,四个英国人因为遇见萨摩藩藩主的监护人岛津久光没有下跪退让,加上他们的马冲撞了仪仗队,遭到了卫队武士的砍杀,死了两个人。

西博尔德男爵显然对茶道颇有研究,他取出一套远东帝国那边定制的茶具,他先用热水温了茶壶,动作轻柔地倒掉温壶水。取出一个银制茶匙,将上等的宇治煎茶放入茶壶。这煎茶是松平泰英特意带来的,翠绿的茶叶卷曲有致,散发着清幽的香气。

“水温不能太高,”西博尔德男爵一边说着,一边用手背试了试水温,“否则会破坏茶叶的风味。”他将温度适中的热水注入茶壶,水流轻缓,激起一阵细微的泡沫。茶壶中的茶叶随着水流的注入缓缓舒展,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计算着时间,他轻轻摇晃茶壶,让茶叶在温水中充分舒展。茶香渐渐在房间里弥漫开来,与檀木家具的气息交织在一起。

他先给松平斟茶,再给自己倒上。茶汤色泽清亮,香气扑鼻。西博尔德男爵微微抬手,做了个请的手势:“请用茶。”

松平泰英接过茶碗,双手轻托,神情恭敬:“男爵阁下,您泡茶的手艺真是出神入化。”他轻啜一口,闭目感受茶香,片刻后睁开眼,语气中带着赞叹,“这份从容优雅的气度,简直与我们本地的茶人无异。”

西博尔德男爵微微一笑,目光却敏锐地捕捉到了松平眉宇间的一丝凝重。他放下茶壶,语气温和地问道:“松平阁下,关于萨摩藩的事情,现在情况如何?”

松平放下茶碗,轻轻叹了口气:“萨摩藩的人一向骄傲,岛津久光更是固执。按照我们日本人的看法,是英国人无礼在先,但萨摩藩的处理方式确实太过激烈了。当然,时代变了。”

“呵,的确啊。时代变了。”菲利普·冯·西博尔德男爵也露出一丝微微的笑意,他前面被人从日本驱赶出去,结果再回来就摇身一变成为了奥地利帝国的东洋总督,时代的确变了。

“说起来,萨摩藩一向不太听幕府的话吧?”西博尔德状似随意地问道。

“确实如此。他们和长州藩一样,都是'外样大名',与德川家并无血缘关系。自古以来就心怀异志。”松平拿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

西博尔德若有所思:“所以这次生麦事件,某种程度上也是他们在试探幕府的底线?”

“是也不是,这件事他们应该不是故意的。但同时,这件事也可以让他们看看幕府会如何处理与外国的纠纷,幕府会不会为了平息事端而牺牲他们的利益,这就是他们所关心的东西。”松平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

“那么幕府准备如何处理?毕竟英国人要求的赔偿金额实在太高,但如果不赔钱肯定是不可能的。”

松平放下茶杯:“我们正在考虑让萨摩藩承担一部分赔偿,但具体数额还需要商议。不过还要感谢贵国从中斡旋。”

“这是应该的,”西博尔德笑了笑,“维也纳也不愿看到远东局势变得太过动荡。对了,我听说萨摩藩最近在秘密购买武器?”

“没错,他们一直在通过琉球、鹿儿岛港与外国商人进行贸易。这也是我们需要密切关注的。”

西博尔德又给两人添了茶:“看来这个萨摩藩,还真是个令人头疼的存在啊。”

“确实如此。不过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要避免英国采取军事行动。否则,不论是对幕府还是对萨摩藩都不利。”

“我有个想法,为什么幕府不让萨摩藩的人承担全部损失呢?”

松平泰英微微皱眉,轻轻放下茶杯:“西博尔德男爵,这事没那么简单。”

“哦?”西博尔德露出感兴趣的神色,一边继续为两人的茶杯添水。

“萨摩藩现在的实力......”松平压低了声音,“他们手中有三艘蒸汽船,而且通过格拉布商会购买了不少新式武器。如果我们逼迫太紧,恐怕会适得其反。”

西博尔德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原来如此。所以幕府是在担心...”

“没错,”松平接过话头,“如果我们要求萨摩藩承担全部赔偿,他们很可能会以此为由,公开与英国建立更紧密的关系。到那时候,不仅是赔款问题,整个局势都会失控。”

“而且,”松平看了看炉火,继续说道,“萨摩藩和长州藩的关系也值得警惕。如果我们对萨摩藩施压过度,可能会推动他们结成更紧密的同盟。”

西博尔德轻轻搅动着茶水:“所以幕府打算让萨摩藩承担一部分赔偿,幕府也出一部分。这样既能安抚英国人,又不会把萨摩藩逼得太紧。”

“的确如此,不过,同时我们也想看看英国人会做到什么程度以及萨摩藩的反应。”

....

1863年4月25日。

美国北方,明尼苏达州,圣保罗。

英美战争正式爆发之后,英军从北方进攻,一开始的边境定居点很快就被拿下来,并且迅速推进,但由于他使用了大量的印度仆从军,这些印度人刚刚抵达加拿大不久,一直在行军,加拿大这时候的铁路不多,加上气候差异,就导致了大量疫病,进军速度就延迟了下来。

不过英军还是在推进中,直到他们遇到几千人规模的大城市(这在当时明尼苏达州算是大城市了),受到了一些阻力,当地人只要能拿得动枪的都开始参加志愿军,保卫家园。

现在,经过几个月的推进,英军约翰·米歇尔将军带领2000正规军和16000名印度仆从军来到了明尼苏达州的首府圣保罗,开始了一场攻坚战。

米歇尔将军选择了城市北部的高地构筑炮兵阵地。印度仆从军的工兵连夜修筑了坚固的炮兵工事,正规英军炮兵们则将沉重的臼炮小心翼翼地安置在预定位置。大约3000名印度仆从军在炮兵阵地周围布防,防止美军突袭。

城内的防御工事显得十分仓促。来自圣保罗的志愿民兵,还有附近农场的农民们,正和为数不多的正规军一起构筑防线。他们用从商店搬来的木箱,从家里抬出的桌椅,甚至拆下的门板来加固战壕。但这些临时工事在专业军人看来,显然太过简陋了。

“所有炮位,调整至45度仰角!”斯图尔特上校举起望远镜,声音在微风中格外清晰。三十门臼炮的炮管在英军炮手的操作下缓缓抬起,黑洞洞的炮口对准了一点二公里外模糊的美军防线。

“第一梯队,十门臼炮,预备!”

炮手们熟练地装填炮弹。沉重的铁制炮弹被小心翼翼地塞入炮膛,引信已经点燃。空气中弥漫着火药和晨露的气息。

“射击!”

“砰!砰!砰!”十道橙红色的火光在晨雾中闪现,臼炮的后坐力让炮架震颤。炮弹划出优美的抛物线,呼啸着穿过晨雾。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