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拉德首相深吸一口气,试图平复自己的情绪。
“而且,”他转回身,语气稍稍平静,但眼中的坚定丝毫未减,“放弃丹讷维克在政治上是不可接受的。您想想看,如果消息传出去,我们的政权将面临怎样的质疑和反对?反对党会立即抓住这个把柄,指责我们背叛国家利益。国王陛下的权威也会受到损害。”
“首相大人,我并不是说一定要放弃那里,”梅萨将军耐心地解释,“只不过我希望迪伯尔要塞能成为我军坚持的核心阵地,您应该清楚,赢得未来战争的关键在于国际社会,而不是丹麦。”
“我们都知道,面对普鲁士的力量,甚至于奥地利也会干预,丹麦凭一己之力无法获胜。我们的希望在于争取国际社会,特别是英国和法国的干预。”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需要尽可能长时间地抵抗,向世界展示我们的决心和勇气。但这种抵抗必须是明智的,必须建立在军事现实的基础上。丹讷维克防线可以是我们的第一道防线,但不应该是唯一的防线。”
梅萨将军指着地图上的迪伯尔要塞继续说:“迪伯尔要塞位置优越,易守难攻。更重要的是,它靠近海岸,可以得到我们强大海军的支援。如果我们能在那里建立一个坚固的防御体系,可以坚持更长时间,给外交努力提供更多空间。”
“呵。”蒙拉德首相鼻子哼哼了两声,“那是内阁的事情,将军大人您还是负责好可能的战争吧。外交方面,我们已经在做了。我相信,普鲁士人要是有胆子真的胆敢对我们动手,国际社会饶不了他们!”
“好吧....”丹麦总司令梅萨将军对首相行了个军礼,转身离开了。
而蒙拉德首相则是在他走后,小声地嘀咕了一句,胆小鬼。
首相转向窗户,看着外面的训练场。年轻的丹麦士兵们正在寒风中进行刺刀训练,他们的动作整齐划一,充满青春的活力。“为了丹麦!为了国王!”这些响亮的口号似乎给了首相某种心理安慰。
“我们会赢的,”蒙拉德首相喃喃自语,仿佛要说服自己,“丹麦精神会战胜一切。”
他回到办公桌前,开始起草一份演讲稿,准备在明天的议会会议上宣布加强军备和防御工事的新计划。在他的想象中,这将是一次激动人心的演讲,激发全国上下的爱国热情,团结所有政治力量共同面对外部威胁。
...
1864年2月10日。
普鲁士跟俄国达成了协议,俄国人不会干涉丹麦问题,同时,普鲁士会全力封锁对俄属波兰起义的增援。
奥地利跟俄国的协议也已经成功执行,弗朗茨借着俄属波兰的起义军,清洗了一片加利西亚王国的波兰贵族,而且,最重要的是,许多波兰贵族同意换地,进行了大规模的人口重新安置。
通过将波兰贵族从加利西亚转移到帝国其他地区——克罗地亚、匈牙利、波西米亚等地,并将德意志贵族和军功地主安置到加利西亚,这大大的增强了控制力。
之后,奥地利跟普鲁士达成了协议,奥地利会出远征军,作战的同时,帮助普鲁士抗住英法的外交压力(普鲁士占了洛林公国之后很被动,他不得不考虑法国的背刺可能性,因此需要拉拢奥地利),汉诺威王国主要提供物资以及辅助兵员,战后,两国将就两公国的归属进行进一步协商。
1864年2月27日。
英国外交部。
外交大臣约翰·拉塞尔勋爵正在他宽敞的办公室内来回踱步,思考着北美战事跟欧洲问题,现在欧洲比较麻烦的是丹麦那个问题。
波兰方面,英法已经给了普鲁士承诺,希望他们能出兵帮助波兰人,但是被拒绝了。这也就意味着,波兰人的起义到此为止了。
而丹麦,丹麦人也比较麻烦,普鲁士人不愿意对抗俄国,肯定是想要捡软柿子捏,一个给了他们借口的丹麦人。
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敲响,打断了拉塞尔的思绪。
“请进。”他沉声道。
门开了,一位风尘仆仆的中年绅士走了进来。这是罗伯特·莫里尔勋爵,刚从哥本哈根返回的英国特别代表。他结束了为期三个月的对丹麦王国的劝说。
“啊,莫里尔,”拉塞尔勋爵迎上前去,与他握手,“我希望你带来了一些好消息。”
“这帮丹麦人都是一头头犟驴,根本不听人劝!”莫里尔勋爵几乎是脱口而出。
莫里尔勋爵走到办公室中央的茶几旁,为自己倒了一杯威士忌,一饮而尽。酒精似乎给了他继续讲述的力量。
“我已经尽了最大努力,拉塞尔。我告诉他们普鲁士的决心,奥地利方面也非常不满,我也告诉他们普鲁士和奥地利军队的强大,甚至警告他们英国可能无法提供直接军事支援。但他们就是不听。”
他在茶几旁坐下,双手抱头:“蒙拉德首相和他的内阁沉浸在民族主义的狂热中,完全忽视了国际政治的现实。他们相信丹麦精神会战胜一切,相信国际社会会在最后一刻出手相救。”
“他们对石勒苏益格-荷尔施泰因的态度没有任何软化?”
“没有。”莫里尔摇摇头,“他们坚持认为石勒苏益格是丹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宪法的条款不容谈判。我告诉他们,至少可以考虑在荷尔施泰因问题上作出让步,但他们拒绝了任何形式的妥协。”
“那么,我们已经尽了我们的责任。如果丹麦执意要走向战争,我们无法阻止。而且,帝国正在进行的北美战争才是重中之重,欧陆的平衡正在重塑的过程中。”
“英国会干预吗?”莫里尔直接问道。
“这个问题并不简单,莫里尔。”拉塞尔勋爵耸耸肩,最终回答,“我们会继续通过外交渠道向柏林和维也纳施压,但直接军事干预的可能性...很小。“
“那丹麦人完了。”
...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