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去读读小说网>武侠修真>让哈布斯堡再次伟大!> 第335章 斯柯达兵工厂跟希腊问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35章 斯柯达兵工厂跟希腊问题(1 / 2)

波希米亚王国,比尔森,斯柯达皇家兵工厂。

阳光透过兵工厂宽敞的窗户洒落在测试场地上。弗朗茨皇帝站在场地边缘,身着简洁的军装,观察着不远处一组工人和士兵围着的那个奇特装置。那不是什么庞然大物,而是一个看起来异常简单的武器——一根短小的金属管,架在一个简易的底座上,炮管朝天倾斜着,看起来几乎不像一门真正的火炮。

“这就是您说的'迫击炮'?”温普芬元帅微微皱眉,有些怀疑地说:“他看起来更像个玩具,而不是个火炮啊。”

弗朗茨嘴角微微上扬,没有立即回答。他知道这种简陋外表下隐藏的真正威力。毕竟在他的记忆中,类似的武器曾在战场上证明了自己的价值。

正常来说,一般现在的部队最小的火力支援单位是火炮营,75毫米火炮跟四磅炮虽然在历史上被视为“轻型“火炮,其实也不大便携,通常需要马匹牵引运输,后面则是通过车辆,部署时间长,至少需要4-6人操作。

而迫击炮的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和快速部署,能够为步兵提供直接火力支援,而且曲射能力-能够进行高角度射击,可以攻击隐蔽在障碍物后的目标,如山地、城市环境中的敌人。

而且最重要的是,19世纪60年代的技术储备足以制造初级迫击炮。

这个兵工厂原本是瓦尔德斯坦家族的产业,一个近年来日渐没落的铸造厂。弗朗茨在一次对波希米亚王国工业的巡视中偶然发现了这家工厂,更重要的是,他发现了工厂的首席工程师名叫米尔·斯柯达。作为一个穿越者,他立刻认出了这个将在未来成为工业巨头的名字,于是决定买下这家企业,任命米尔·斯柯达工程师为厂长兼合伙人。

当年,米尔·斯柯达工程师完全不知道为啥皇帝陛下会买下自己工作的企业,而且还把这家工厂的名字改名为自己名字。他当时只能听着皇家特使的有些牵强的解释,比如什么“您是一个天才机械师,陛下对您的创新设计印象深刻”,还有“陛下相信您会是一个出色的企业管理者”云云之类的。

总之,在忠诚与机遇的双重驱使下,米尔·斯柯达工程师欣然接受了这份任命。经过几年发展和弗朗茨的投资,斯柯达皇家兵工厂现在发展成了仅次于维也纳兵工厂的第二大军工企业,同时也是一个年产10万吨的大型钢铁产业。

“陛下,准备工作已经完成,我们可以开始测试了。”斯柯达厂长向弗朗茨鞠躬报告,他今年才28岁,十分年轻,戴着一副方框眼镜,显得儒雅的同时又明显看出他很春风得意。

弗朗茨点点头,示意开始。他站在安全距离之外,一名士兵走上前,手持一个略显小巧的炮弹。它看起来只有一个大号杯子那么大,黑色的外壳上没有任何装饰。

“准备!”炮长喊道。

周围的人都屏住了呼吸。

“发射!”

士兵小心地将它放入炮管,然后迅速捂住耳朵。一声闷响,比人们预期的要小得多。炮弹从管中飞出,划出一道高高的弧线,在空中几乎看不见踪影。几秒钟后,远处的目标区域传来一声爆炸,一团小小的烟尘升起。

“命中目标!”观察手高声报告。

弗朗茨满意地点头。这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威力,但正是这种简单、轻便的武器,在未来的战场上会发挥出不可思议的作用。

接下来,士兵们展示了这种武器惊人的装填速度。一个训练有素的三人小组,每隔十几秒就能发射一枚炮弹。五枚炮弹接连命中目标区域,在那里形成了一个小范围的破坏区。

测试结束后,斯柯达走到弗朗茨身边,手持报告单。

“陛下,这是我们根据您的概念设计的M1867型轻型迫击炮。口径3英寸(76毫米),重量仅54公斤,两人即可搬运。最大射程900米,最小射程50米。”斯柯达的语气中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炮弹重3公斤,内装改良炸药,爆炸半径约5米。”

他指向那门简单的迫击炮,“它的原理异常简单——炮弹投入管中,落到底部的击发针上,引发底部的发射药,将炮弹推出。没有复杂的后坐力缓冲装置,没有精细的瞄准机构,生产成本极低,操作简单,普通士兵几小时内就能学会使用。”

“而且,”斯柯达强调道,“它可以从掩体后方发射,炮手不必暴露在敌人视线中。在山地、森林或城市环境中,这种优势尤为明显。”

弗朗茨点头,这正是他期望的。他知道历史上第一代迫击炮就是这种简单的设计,由英国人斯托克斯在一战前夕发明。在这个时代的军事思维中,大多数将领仍专注于威力大、射程远的火炮,而忽视了这种灵活、简便的轻型武器的潜力。

“怎么样?温普芬元帅?这个玩意还是玩具吗?”弗朗茨看向旁边也略显惊讶地温普芬元帅,笑着问道。

元帅温普芬他一直是传统重炮战术的拥护者,对皇帝亲自设计的所谓新式武器持怀疑态度,尤其是结构这么简单,看起来太、、太的了些。但此刻,看着那片被炮弹命中的目标区域,再加上操作手的娴熟装填跟射击搬运过程,他的表情渐渐由怀疑转为惊奇。

“确实令人印象深刻,陛下,”温普芬承认道,用手指抚过他那灰白的八字胡,“尤其是它的射速和机动性。”他走上前,仔细检查那门小巧的迫击炮,弯下身子查看其构造。“我承认,刚才我有些鲁莽了。这不是玩具,而是一种全新的战术武器。”

弗朗茨点头,掩饰不住满意之情,“我告诉过你,温普芬,我亲爱的元帅,未来的战争不仅仅依靠那些庞大的要塞和笨重的攻城炮。灵活、快速、突然——这些将是也会是关键。而我们奥地利,毫无疑问会同时拥有这一切。”

“因为我,”弗朗茨非常自信地说,“我在这里,所以奥地利会拥有最好的,最棒的,我们的军队将会是世界上最强的军队。”

“陛下,您的睿智早在数年前就已经证明了。帝国军队有您的带领是我们的荣幸。”

“而且陛下,如果把这种武器部署在山区,我们的前线部队可以不必等待重炮架设,就能对敌方阵地实施有效打击。尤其是在巴尔干那些狭窄的山谷和陡峭的斜坡上...”

“正是如此,”弗朗茨接过话头,“想象一下,突袭一支正在峡谷行军的奥斯曼队伍,几十门这样的迫击炮可以在几分钟内发射数百枚炮弹,而敌人的重炮甚至来不及调转炮口。”

“陛下,我想我们应该立即组织一次实战测试,”元帅建议道,语气中少有地流露出一丝热情,“目前帝国跟奥斯曼的冲突正是理想的机会。我们的传统火炮难以在那种山地地形中部署,一般对战和攻坚战的时候要花费大量时间来运输火炮和构建炮兵阵地,这也是我们屡次取胜但是行军前进速度较慢的原因,这个东西应该会对帝国帮助很大。”

“正合我意。我亲爱的工程师,”弗朗茨看向旁边站着的年轻人,“生产情况如何?”弗朗茨问道,这才是他最关心的问题。

“陛下,您的点子太天才了,实在是。结构简单,生产容易,”斯柯达自信地回答,“目前我们刚刚开设生产线,产能是每周30门,每月可达120门。如果增加工人班次,可以提高到每月200门。炮弹生产线也已经建立,每天可生产500到800枚。”

“同时因为结构简单,我们可以在前线设立维修站,损坏的部件可以迅速更换。主要的问题是炮管磨损,大约每发射500发后需要更换,但这个成本相对较低。换炮管也比那些笨重的火炮快速许多,甚至我觉得可以直接换一个新的,然后旧的拉到一边维修。“

弗朗茨点点头,在他的记忆中,这种简单的武器在堑壕战中证明了它的价值。奥地利帝国南部与奥斯曼边境多山,正是这种武器发挥作用的理想环境。

“斯柯达先生,我需要你加快生产。”弗朗茨的语气坚决,“我希望在两个月内能有至少300门这样的迫击炮送到对奥斯曼作战的战场上进行实战测试。”

斯柯达略显惊讶,但很快点头,“这完全可行,陛下。我们甚至可以在一个半月内完成。陛下,另外,我们也可以跟维也纳兵工厂他们分享这份技术,毕竟这是您的天才点子。”

“很好,”弗朗茨满意地说,“同时,我希望能配备足够的炮弹,每门炮至少1000发。”

“总共需要30万发炮弹,这需要我们增设一条生产线,但应该可以按时完成。”

弗朗茨转向温普芬元帅,“元帅,我希望您能选派一批精锐士兵,接受这种新武器的训练。它的操作简单,但战术运用需要创新思维。”

老元帅点头,“遵命,陛下。我会从山地部队中挑选适合的人选。”

随后,温普芬元帅与斯柯达走到一旁,开始详细讨论武器运输和技术支持的细节。弗朗茨观察着他们,看着那位曾经顽固的老将军现在像个热情的年轻军官一样,对新武器的各项性能提出问题,不时在小本子上记录要点。

这时,弗朗茨的副官悄悄走到他身边,低声道:“陛下,维也纳的电报,前线出问题了。”

“什么?”弗朗茨的脸色微微一变,他还以为前线大败了呢,随后副官简单讲了一下电报内容,他才放下心来,不是大败就好,要是改革了这么多年,军费这么多的奥地利军队在前线吃了个大败仗,他就要哭死了,对手还是奥斯曼这种弱鸡呢,搞不好被压制的国内大贵族们就要反扑了,弗朗茨可收拾了不少守旧派将军,那些被压制的贵族们们一直等着他犯错。

“希腊人?”弗朗茨眯起眼睛,语气中带着一丝讥讽,“那些自以为是古希腊继承者的乡巴佬?“

副官点头:“是的,陛下。他们趁我军与奥斯曼作战之际,悄悄占领了几处要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