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去读读小说网>武侠修真>让哈布斯堡再次伟大!> 第447章 法属意大利地区革命组织会议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47章 法属意大利地区革命组织会议(1 / 2)

“让我们起义吧。让我们起义吧。意大利的兄弟们,意大利已经觉醒...”

歌声从布拉村北边的三层小楼里隐隐约约地传出,被厚重的窗帘和紧闭的百叶窗阻隔,只剩下微弱的回响。这是马梅利的《意大利人之歌》,每个意大利爱国者都会唱的革命圣歌。

村子里没有法国军队的驻扎,最近的法军哨所在十五公里外的列里。法军现在在整个法属意大利地区的兵力实在太少了,普法战争像个无底洞一样吞噬着法国的青壮年。他们现在只能控制都灵、佛罗伦萨这样的大城市和重要市镇,对于这些偏远的村庄,只要皮埃蒙特人、托斯卡纳人按时缴纳税赋,法国当局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撒丁-皮埃蒙特地区可是一块肥得流油的土地。这里不仅有肥沃的波河平原,还有发达的纺织业、正在兴起的机械制造业,以及连接法国和奥地利的重要商路。仅仅在1871年,这个地区就为法兰西国库贡献了五百多万英镑的税收,折合成法郎超过1.2亿。这个数字让巴黎的财政部官员们眉开眼笑,要知道,这相当于法国从整个阿尔及利亚榨取税收的...好吧,阿尔及利亚的税收还没赔的多,毕竟还要建设和移民,收支还没平衡。

法属意大利地区的总督府就设在都灵萨伏伊王宫里,总督八里桥伯爵在过去的几年里每天都在那里盘算着如何从这只“金鸡”身上拔下更多的羽毛。

拿破仑三世对意大利北部寄予厚望,他打算将这里像阿尔及利亚一样进行彻底的法国化改造。相比于遥远炎热的北非,意大利北部与法国本土山水相连,从里昂坐火车到都灵只需要两天半的时间。这里气候宜人,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确实比阿尔及利亚更能吸引法国移民。唯一的问题是,这里的土地早已被当地贵族、教会和农民瓜分殆尽,没有像北非那样大片的“无主之地”可供分配给新来的法国移民。

即便如此,法国政府还是想方设法地推动移民政策。从1860年吞并撒丁-皮埃蒙特到现在的十二年里,约有十三万法国人迁入法属意大利地区。这些移民大部分聚居在都灵、热那亚、佛罗伦萨这些经济发达的城市及其周边。根据1861年颁布的《意大利移民鼓励法》,这些法国移民享有诸多特权:十年免税期、矿产优先开采权、优先购买破产意大利人产业的权利、子女优先进入公立学校等等。在司法实践中,每当法国移民与当地人发生纠纷,法官和官员们总是毫不掩饰地偏袒自己的同胞。

就在上个月,都灵发生了一起典型案例:一个法国酒商拖欠皮埃蒙特供货商三万法郎货款长达两年,皮埃蒙特人告到法院,结果法官以“证据不足”为由驳回了诉讼。而同一个法官,在处理一个当地面包师晚交三天税款的案子时,毫不犹豫地判处了高额罚款,差点让那个可怜的面包师破产。

这种赤裸裸的不公,再加上沉重的税收负担使得当地人对法国统治的怨恨与日俱增。各种反法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除了历史悠久的烧炭党、马志尼创立的青年意大利运动等知名组织外,大大小小的秘密结社已经超过一百个。有些打着宗教互助会的旗号,有些以文学社、读书会的名义活动,还有些干脆就是地方贵族暗中支持的武装团体。

这些组织仔细抽查资金来源,大概是英国、奥地利这两国政府给的资金比较多,第三多的其实是在美国的意大利裔移民,化缘嘛。

布拉这个村子北方的一个三层小建筑原本属于萨伏伊家族的一个远房亲戚,一楼是宽敞的大厅,二楼有几间卧室和书房,三楼则是一个小型的舞厅。奥撒法战争,撒丁接近失败后,这位贵族急于变现资产逃往美国,以极低的价格将这处房产出售。

现在这里就变成革命党的聚集地了,至少中等以上大概二十多家组织,派了五十多个人齐聚一堂。皮埃蒙特地区的组织最多,派来了十四家的代表。

大厅里烟雾缭绕,空气中混杂着廉价雪茄和汗水的味道。临时搬来的长桌摆在中央,桌面上散落着地图、文件和几个空酒瓶。窗户都被厚重的窗帘遮得严严实实,只有几盏煤油灯提供照明。门口站着两个持枪的守卫,警惕地注视着每一个进出的人。

乔凡尼·加蒂纳拉先生代表着青年意大利运动坐在长桌上的首位,“既然大家都来到此地会晤,那么想必都已经有了一定的觉悟。我们今天聚在这里,不是为了空谈,而是要做出实际的决定。”

他环视四周,周围的人各个都表情严肃,e,同时在许多人身后还有人在小声地跟前面的人说着什么,这是在翻译。。。

一个来自帕尔马的代表正皱着眉头,他身后的年轻人急忙凑到他耳边,用帕尔马方言快速翻译着。另一边,几个从伦巴第-威尼西亚王国赶来的人正在窃窃私语,显然对刚才的话理解得不太准确。

意大利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地理名词,他的语言差异比德意志的高地德语、低地德语差大了,撒丁-皮埃蒙特地区说的是皮埃蒙特语,这种语言深受法语影响,词汇中混杂着大量法语借词,语调也带着明显的法语腔。而托斯卡纳大公国用的托斯卡纳语则完全不同,它直接继承自但丁时代的佛罗伦萨方言,被许多知识分子视为“纯正的意大利语”。至于那几个从南方赶来的那不勒斯人,他们的方言对北方人来说简直就像外语。

另外,现代标准意大利语实际上就是以佛罗伦萨的托斯卡纳语为基础发展而来的。但丁、薄伽丘等文学巨匠都使用这种语言创作。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意大利确实是个“人为创造”的国家——先有了意大利这个概念,然后才慢慢有了意大利人。

“咳咳,诸位,”一个叫“复国吧!”的中等革命组织领袖巴乔自己轻咳两句,讲道。他是个看起来很精明的三十五岁男人,留着时髦的小胡子,穿着一件剪裁合身的深蓝色外套。他站起身来,手里拿着一份文件:“现在,法国在不断地将在皮埃蒙特、托斯卡纳等地的法军抽调回国内,参加在普鲁士的战争,法国人的力量已经在逐渐缩小,我想,起义的最佳时机已经快到了。”

巴乔实际上是奥地利的情报人员打入进去的,1860年进入这个小组织,本来打算是卧底几年就打掉,后面改变的政策,继续潜伏,但是,三年之后又三年,三年之后又三年,等到这个小组织的老大各种因为中风、心脏病、车祸(马车相撞)等原因离世之后,业务能力强(能拉到资金,实际上就是奥地利给的)的巴乔先生就被推上了这个主席的位置,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他现在的任务就是要让这些所谓的革命组织发动发对法国统治的起义,事成之后,巴乔先生,呃,不,莱纳尔中尉就可以改头换面退休回家养老了。

想到这里,巴乔的眼神中闪过一丝期待。他已经在心里规划好了退休后的生活——也许去蒂罗尔那边买个小农场,娶个贤惠的妻子,生几个孩子,过上平静的生活。

“是的,巴乔先生说得对。”一位佛罗伦萨人站起身来,他身后的翻译随之而起,同声翻译中,“在佛罗伦萨,现在法军大概只剩下七八百人的规模,而且大部分都是新面孔,新兵,没有什么战斗力。据我的人看到的,上个月他们在阿诺河边训练,连队列都走不整齐。”

“但是,事后怎么办?”有一人提问道:“大家都不是天真的小孩子了,就算我们能起义成功,我们如何抵抗后面来的法军?别忘了,普法战争还没结束,法国还占据着很多普鲁士的领土,他需要的兵力很多,但一旦他们议和,那到时候,”那个人环视四周,冷冷地说道:“恐怕大家都会九死一生,剩下的也只能抛弃家业流亡海外了。”

“是啊,是啊。”房间里脸色变了的人不少,大家都在交头接耳的议论着。

“我的堂叔就是48年起义的,最后逃到了阿根廷,前年才病死在那里。”一个声音说道。

“我叔叔更惨,当年被奥地利人抓住,直接枪毙了。”另一个人补充道。

气氛一时变得凝重起来,有几个年轻人开始不安地挪动身体。

眼看着会议的气氛有些变冷,突然,一个洪亮的声音响起:

“请诸位放心!我已经得到了那不勒斯王国方面的明确支持!”

这是一位来自尼斯的革命者,“那不勒斯可以在第一时间承认我们光复皮埃蒙特、托斯卡纳,就按照之前我们约定的,成立一个联合公国,大公、、可以事后找一位。”

“那不勒斯?那不勒斯顶个屁用啊。”有革命者毫不客气地回怼道,这是个火爆脾气的罗马人,满脸通红:“我觉得教皇国的支持都比那不勒斯更好——虽然我一点都不喜欢教士!那不勒斯自己都快被国内的土匪搞垮了,他们能帮我们什么?派几个吃空饷的破兵?”

“你这是什么话!“阿尼巴怒了,“那不勒斯再怎么说也是个独立王国,有正规军队,有外交承认...”

“有支持总比没有强!你有本事你去找更好的靠山啊!”

“找就找!”罗马人梗着脖子,“我表弟在梵蒂冈当神父,通过他的关系,说不定能争取到教皇的默许。虽然我恨透了那些黑乌鸦,但关键时刻...”

“教皇?”有人嗤笑,“庇护九世那个老糊涂?他连自己的教皇国甚至都要保不住了,还能帮我们?”

“总比指望那些那不勒斯的草包强!”

“你说谁是草包?”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