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吠停了,炉火暗了,春妮抱着妹妹红采蜷在灶台边打盹,只有窑火还亮着。
陈默回来时,雪已经停了。
他的蓝棉袄沾着黑渍,竹篓里的腊鱼少了半条……勘探队的人尝了鱼,夸“山里的手艺地道“。
他蹲在履带旁假装帮忙清泥,袖中瓷瓶轻刮过底盘油垢,回程时把瓶子藏进腊鱼肚里,直到进屋才倒进玻璃瓶。
陈默从怀里掏出个玻璃瓶子,里面装着深褐色的油:“车上挂着省地质三队的牌子,车边立了标桩,坐标是“
他翻开账本,指腹划过一行数字,“正好是寒泉瓮阵的天枢位。“
林英把油样和空间寒潭水并排放在炕桌上。
玉坠悬在中间,潭水泛着清冽的光,油样却浮着细小的金属颗粒,在阳光下闪着诡异的蓝,像死鱼眼里的反光。
“渗进地下水,三天就能浊了玉髓泉。“她捏着瓶子的手青筋凸起,“得让他们信这地有灵。“
老陶的窑火彻夜未熄,火光映红了半边院子,热浪蒸腾,带着泥土与烈焰的气息。
春妮带着妹妹红采在灶房熬九心莲汁,陶罐里飘着苦香,药汁沸腾时咕嘟作响,两个姑娘的手被烫得通红,却仍轮流搅动木勺。
林英蹲在窑前,看老陶把刻着深纹的瓮胚推进窑膛:“纹路再深半寸,像不像地底下的根须?“
“成!“老陶用铁钳敲了敲瓮胚,火星四溅,“明儿晌午就能出窑。“
腊月二十的日头刚爬上东山,钻机的轰鸣就震得窗纸嗡嗡响,连屋梁都微微颤抖。
林英裹着鹿皮斗篷站在冰河中央的高台上,脚下是刚凿开的冰窟窿,寒气从裂缝中升腾,舔舐脚踝。
二十户村民抬着十口新烧的寒泉瓮围在四周。
瓮身还带着窑温,九心莲汁涂过的地方泛着暗紫,像血管里的血,触手温热而粗糙。
“诸位同志!“林英的声音盖过钻机声,穿透风雪,“昨夜冰下的鱼全蹦出来了!“
她指向标桩周围的冰面,千尾银鲫正翻着白肚皮,在雪地上扑腾,竟没一条游回冰窟窿,鱼鳃微张,像是在无声呐喊……
王婶抹着眼泪举起瓮:“这瓮是镇地眼的老物件,鱼围着瓮转,是地在哭啊!“
勘探队的老周蹲下来测水温,温度计的红柱往上跳了半格:“地热扰动“
他抬头看向林英,“你们说的地脉,莫不是真有讲究?“
“巧了!“赵干事的声音从人群后传来,他举着个黑匣子(那是县里刚配的摄像机),镜头反射着冷光,“县检查组正好来考察生态水产试点。“
他指着雪地上的焦黑车辙,“要是这一钻下去,鱼死了泉枯了,试点黄了,谁担责?“
勘探队长的脸青一阵白一阵,他盯着在标桩周围打转的鱼群,又看了看赵干事举着的摄像机,咬咬牙:“收钻机!改用浅层探测仪!“
当夜,林英抱着一口寒泉瓮潜入冰河,河水刺骨,寒意如针扎进骨髓,水流裹着碎冰撞击瓮身,发出低沉的咔哒声。
空间寒潭的雾气从玉坠渗出,裹住钻探点的金属支架,那雾带着千年玉髓的阴寒,触铁即凝,瞬息结出蓝晶晶的冰花,六角晶簇层层叠叠如蛛网封死电路接口,现代仪器最怕湿冷短路。
第二日清晨,技术员的惊叫炸响在雪地里:“支架结冰花了!蓝晶晶的!仪器全失灵了!“
腊月二十二,铁壳车的履带声终于远去,碾过雪地留下深深的黑痕,像一道未愈的伤口。
赵干事搓着冻红的手回村:“队长说省里要开资源协调会,让咱们屯派个能说话的人去。“
腊月二十三,铁壳车撤走第三日,林英独坐寒潭边,指尖轻点水面,涟漪一圈圈荡开,映着星子,也映着她眼底的疲倦。
不是林英拦住了他们,她是让这座山,借她的手,说了句话。
潭水微颤,玉坠轻震,潭底传来闷响,如百川归海:“根……连了……千塘……将活……”
林英笑了,掌心贴上青石,像在抚摸大地的脉搏……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