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去读读小说网>玄幻奇幻>左眼见飘心中喜貳> 第二十四西山公墓跳舞飘(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四西山公墓跳舞飘(二)(2 / 2)

夏天的天气就像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这天,大家正在西山公园跳广场舞,突然天空乌云密布,下起了倾盆大雨。

大家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大雨淋了个措手不及,纷纷跑到附近的亭子里躲雨。看着瓢泼大雨,大家都有些沮丧。

“这雨下得也太大了,看来今天是跳不成了。” 一个队员说道。

“是啊,真扫兴。” 另一个队员也附和道。

李娟看着大家失落的样子,心里也很不是滋味。她想了想,说:“大家别灰心,虽然下雨了,但我们可以在亭子里继续跳呀。”

“在亭子里跳?这么小的地方怎么跳呀?” 王大妈疑惑地问道。

“我们可以跳一些动作比较小的舞蹈,或者排练一些新的曲目。” 李娟说道,“只要我们想跳,在哪里都可以跳。”

听了李娟的话,大家都觉得有道理。于是,大家就在亭子里排好队形,继续跳了起来。虽然空间狭小,但大家的热情丝毫未减。雨水打湿了他们的衣服,但他们的脸上依旧洋溢着快乐的笑容。

就这样,在风雨中,西山公园广场舞队的队员们坚守着他们的热爱。他们的身影在亭子里舞动,构成了一幅独特而美丽的画面。

雨停了,天空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大家走出亭子,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感觉神清气爽。

“刚才在亭子里跳舞虽然有点挤,但感觉还挺有意思的。” 一个队员笑着说。

“是啊,只要我们心里有这份热爱,就没有什么能阻挡我们跳舞。” 李娟说道。

经过这次风雨的考验,大家的感情更加深厚了,对广场舞的热爱也更加坚定了。他们知道,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大家团结一心,就一定能够克服。

从那以后,无论遇到什么天气,西山公园广场舞队的队员们都会准时来到公园跳舞。他们的坚守,不仅赢得了大家的尊重,也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了广场舞的魅力。

岁月如梭,转眼间,李娟加入西山公园广场舞队已经有五年了。在这五年里,她和队员们一起经历了太多的风风雨雨,也收获了太多的快乐和成长。

王大妈因为年纪大了,身体不太好,渐渐退出了广场舞队。但她还是会经常来公园看看大家跳舞,给大家加油鼓劲。

陈雪的儿子病已经好了,她也变得越来越开朗,成为了广场舞队的骨干队员。

张阿姨和刘大叔依旧每天准时来到公园,跳得不亦乐乎。

西山公园广场舞队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队伍越来越壮大,水平也越来越高。他们不仅在国内的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还走出了国门,去国外参加了交流演出。

李娟也实现了她的梦想,成为了一名小有名气的广场舞教练。她经常被邀请去其他地方指导广场舞队,把西山公园广场舞队的经验和技巧传授给更多的人。

这天,是西山公园广场舞队成立十周年的日子。队员们都穿着鲜艳的服装,欢聚在公园的广场上,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庆祝活动。

王大妈也来了,她看着眼前这支充满活力的队伍,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真好啊,看到你们现在这么出色,我真为你们感到骄傲。”

“王大妈,这都离不开您的功劳啊。” 李娟握着王大妈的手,感动地说。

庆祝活动开始了,队员们表演了他们精心准备的节目。他们的舞姿依旧优美动人,充满了活力。台下的观众看得津津有味,不时地响起阵阵掌声。

表演结束后,李娟走上台,拿起话筒,激动地说:“今天,我们欢聚在这里,庆祝西山公园广场舞队成立十周年。在这十年里,我们一起哭过,一起笑过,一起努力过,一起奋斗过。是广场舞让我们走到了一起,是这份热爱让我们坚守到了现在。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会继续舞动下去,把广场舞的快乐和活力传递给更多的人。让我们一起,舞动人生,绽放精彩!”

台下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大家都纷纷站起来,欢呼着,跳跃着。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西山公园的广场上,也洒在每一个舞动的身影上。他们的舞姿,就像一首永恒的歌,在西山公园的上空回荡,也在每个人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西山公园的舞动人生,还在继续……

清晨五点半,露水还凝在柳树叶尖,王秀兰已经踩着布鞋踏进了西山公园。她的蓝布包里装着录音机,磁带转起来时,《最炫民族风》的前奏像颗石子投进寂静的湖面,惊飞了枝头的麻雀。

“王姐早啊!” 穿绛红运动服的李桂芬挥着手跑过来,裤脚还沾着菜园的泥土。她昨天摘豆角时崴了脚,此刻脚踝处缠着厚厚的绷带,却依旧踮着脚比划着十字步。

王秀兰按下暂停键:“说了让你歇着,跟你家老头子似的倔。” 话虽如此,还是往旁边挪了挪,给她腾出最前排的位置。这片被晨练者们叫做 “舞池” 的空地,其实就是块磨得发亮的水泥地,边缘长着几丛野菊,上个月暴雨冲垮了半边矮墙,露出后面歪歪扭扭的脚手架。

七点刚过,舞池突然骚动起来。穿西装的张主任背着手站在人群外,锃亮的皮鞋陷进泥里也没察觉。“接到举报,你们这音乐吵着附近居民了。” 他掏出笔记本,钢笔在手里转了三圈,“从明天起,音量减半,九点前必须结束。”

李桂芬的绷带松了半截,她弯腰系着结嘟囔:“那栋楼住的都是夜班工人,这会儿睡得正香呢。” 王秀兰没接话,只是把音量旋钮往左转了两格,《小苹果》的节奏顿时蔫了下去,像被掐住喉咙的猫。

变故发生在周三。那天王秀兰刚把录音机摆好,就见个穿白大褂的姑娘举着血压仪跑过来,额头上还沾着酒精棉。“我是社区医院的林医生,” 姑娘喘着气递过宣传单,“最近好多老人跳完舞头晕,我们来给大家测测血压。”

李桂芬第一个凑过去,袖管卷到胳膊肘,露出常年干农活磨出的硬茧。“150/90,有点高啊。” 林医生的笔尖在记录板上顿了顿,“您是不是转圈圈的时候特别晕?”

“可不是嘛,” 李桂芬拍着大腿,“前天差点栽进花坛里,多亏老周扶了我一把。” 她扭头看向后排,穿褪色中山装的周老头正背着手踱步,晨光透过他稀疏的白发,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影子。

那天的舞会提前散了场。王秀兰收拾录音机时,发现周老头的搪瓷缸落在石凳上,缸沿还沾着没喝完的浓茶。她正想喊住他,却见老人拐进了公园深处的竹林,背影佝偻着,像是被什么东西压弯了腰。

周五清晨,舞池里突然多了个穿校服的少年。他背着书包站在柳树下,手指跟着音乐的节拍在裤缝上敲着。李桂芬捅了捅王秀兰:“那不是三楼老陈家的孙子吗?听说考上重点高中了,怎么不去晨读?”

话音未落,少年突然冲进人群,脚步磕磕绊绊地跟着扭动。他的校服外套太长,下摆扫过李桂芬的绷带,惹得她 “哎哟” 一声。王秀兰刚想开口,却见少年红着眼圈喊:“我奶奶以前总在这儿跳,她说这样能看到东边的日出。”

人群瞬间安静下来,只有录音机还在不知疲倦地唱着。王秀兰抬头望向东方,朝霞正漫过脚手架的铁架,在少年汗湿的额头上镀上层金边。她悄悄把音量调大了些,野菊丛里的蛐蛐像是被惊醒,跟着节奏唱起了和声。

周老头不知何时站在了后排,手里的搪瓷缸冒着热气。他突然迈开脚步,僵硬的膝盖在转身时发出 “咔哒” 声,却比任何时候都挺直了腰杆。李桂芬拽着绷带也加入进来,绛红色的身影在晨光里一瘸一拐地跳跃,像朵逆风绽放的花。

王秀兰看着眼前的景象,突然想起三十年前。那时她还是纺织厂的女工,下班后总跟姐妹们在车间门口跳交谊舞,录音机是攒了三个月工资买的。后来厂子倒闭,录音机被锁在樟木箱底,直到孙子出生那天,她擦去上面的灰尘,突然想找个地方,再听听那些熟悉的旋律。

“王姐,发什么愣呢?” 李桂芬的声音把她拉回现实。穿西装的张主任不知何时又来了,正举着手机录像,嘴角带着少见的笑意。“我把你们跳舞的视频发到社区群里了,” 他晃了晃手机,“好多人说要加入呢,还有人捐了台新音响。”

新音响比录音机大了三倍,放在褪色的红漆木箱上,唱起《我和我的祖国》时,连树梢的露珠都在颤动。林医生带着护士们又来了,这次不仅测血压,还带来了扩胸器和按摩球。穿校服的少年成了常客,书包里总装着给大家解渴的薄荷糖。

秋分那天,脚手架终于拆了,露出后面新砌的月亮门,门楣上刻着 “乐舞轩” 三个烫金大字。王秀兰站在门内,看着舞池里越来越多的身影,突然发现李桂芬的绷带早就撤了,周老头的搪瓷缸里换了菊花茶,连张主任都跟着节奏摇晃起脑袋。

夕阳把影子拉得老长,录音机里的磁带转完最后一圈,发出轻微的 “咔哒” 声。王秀兰关掉电源,却见大家还在原地踏步,嘴里哼着不成调的旋律。远处传来孩子们的笑声,惊得野菊丛里的蛐蛐又开始歌唱,像是在为这场永不落幕的舞会伴奏。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