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约
第一章雨露与白大褂的相遇
初夏的雨来得缠绵,淅淅沥沥地打在儿童医院的玻璃窗上,将窗外的梧桐叶洗得发亮。林溪抱着一摞刚整理好的绘本,轻轻推开儿科病房的门,脚步放得极轻——病床上的男孩刚做完化疗,此刻正睡得安稳,眉头却依旧微微蹙着,像在做什么不安的梦。
“又来给宇读绘本了?”一个清冽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林溪回头,撞进一双沉静的眼眸里。男人穿着白大褂,胸前的名牌上印着“周屿儿科医生”,袖口挽到臂,露出腕间一块简单的机械表,雨水打湿的发梢贴在额前,却丝毫不减他身上的温和气质。
“他昨天想听《雨滴的旅行》,”林溪举起手中的绘本,指尖轻轻拂过封面,“我查了资料,雨声能让孩子放松,就想着今天过来读给他听。”她是儿童绘本馆的馆长,也是教会的志愿者,每周都会来医院给患病的孩子读绘本,用故事为他们驱散病痛的阴霾。
周屿点点头,走到病床边,轻轻为宇掖了掖被角,动作轻柔得像是在呵护易碎的珍宝。“宇的病情最近稳定了些,但化疗反应还是很大,经常失眠。”他转头看向林溪,眼底带着一丝赞许,“你带来的绘本和故事,比安眠药还管用。”
林溪被他得有些不好意思,低头翻开绘本,恰好看到扉页上画着一片细雨中的田野,突然想起《约伯记》里的句子:“他为雨露定命令,为雷电定道路。”她轻声念了出来,声音温柔得像窗外的雨丝。
周屿的眼神微微一动,随即露出一抹浅淡的笑意:“没想到你也熟悉《圣经》。我外婆生前总给我读《约伯记》,她‘凡活物的生命和人类的气息都在他手中’,让我无论遇到多难的病人,都要记得生命的可贵。”
那天的雨一直没停,林溪在病房里给宇读完了绘本,周屿就坐在一旁,静静地听着。雨声、故事声、孩子均匀的呼吸声,交织成一幅温暖的画面。林溪离开时,周屿递给她一把伞,伞柄上还残留着他掌心的温度:“雨还大,路上心。下次来,可以提前告诉我,我帮你留着病房的门。”
林溪接过伞,看着他转身走进病房的背影,心里突然泛起一阵莫名的悸动。她低头看了看伞柄,又想起《约伯记》里“你将生命和慈爱赐给我”的句子,觉得这场带着雨水的相遇,或许是上帝的安排——让她在传递温暖的路上,遇见一个同样珍视生命与慈爱的人。
第二章病痛与生命的叩问
接下来的日子里,林溪成了医院的常客。她不仅给宇读绘本,还会给其他病房的孩子带来故事,有时是《熊的勇气》,有时是《星星的约定》,每个故事里,都藏着对生命的热爱与对美好的向往。周屿只要有空,就会过来陪孩子们一起听,偶尔还会补充几句医学知识,用孩子们能听懂的语言,解释病痛是什么,让他们不再害怕。
这天,林溪带着一本新绘本《虚空里的大地》来到医院。绘本里讲的是一个男孩在梦里跟着雨滴旅行,看到上帝将大地悬在虚空,将北极铺在空中,最后明白无论身处何种境遇,都有上帝的守护。她刚在病房里坐下,就看到周屿眉头紧锁地走了进来,脸色比平时严肃了许多。
“宇的检查结果不太好,”周屿坐在病床边,声音低沉,“癌细胞有扩散的迹象,接下来的治疗会更辛苦。”他顿了顿,看向林溪,“我刚才在办公室里,突然想起外婆的‘凡活物的生命和人类的气息都在他手中’,可有时候我还是会怀疑,为什么要让这么的孩子承受这些?”
林溪沉默了片刻,翻开绘本,指着里面“上帝将大地悬在虚空”的插画:“你看,大地明明悬在虚空,却能安稳存在,是因为有上帝的托举。就像《约伯记》里的‘神将北极铺在空中,将大地悬在虚空’,我们看不到上帝的手,却能感受到他的守护。宇虽然在承受病痛,但他每次听故事时眼里的光,不就是上帝赐下的勇气吗?”
她走到周屿身边,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你还记得‘藉他的灵使天有妆饰;他的手刺杀快蛇’吗?病痛就像快蛇,但上帝的灵会妆饰我们的生命,他的手也会帮助我们战胜苦难。你作为医生,已经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守护宇的生命,这就是上帝赋予你的使命。”
周屿看着绘本上的插画,又看了看林溪真诚的眼睛,心里的迷茫渐渐散去。他想起自己当初选择当儿科医生的初心——不是为了治愈所有疾病,是为了用自己的专业,陪孩子们一起对抗病痛,让他们在黑暗中看到光。而林溪,就像那束光,用故事和信仰,照亮了他和孩子们前行的路。
那天下午,林溪和周屿一起给宇读《虚空里的大地》。当读到“上帝的手会守护每一个生命”时,宇突然睁开眼睛,虚弱地:“姐姐,医生哥哥,我不怕化疗了,因为上帝会保护我,对不对?”
林溪和周屿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感动。周屿握住宇的手,轻声:“对,上帝会保护你,我们也会陪着你。”
第三章呼吸与慈爱的回响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