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更多人理解“生命覆庇”与“造物主信实”的意义,苏怀瑾和陆承佑一起策划了一场“生命之约·覆庇见证”公益展。苏怀瑾负责展示母婴相关的旧物与经文——祖父的听诊器、《母婴护理手记》、不同年代的胎教书,还将《诗篇》“我的肺腑是你所造的”“他守诚实,直到永远”等句子,用刺绣的形式绣在婴儿襁褓上;陆承佑则负责整理早产儿护理案例、志愿者故事,还设置了“生命聆听区”,让参观者通过模拟听诊器,感受胎儿的心跳声,在生命的律动与经文的感动中,体会造物主的覆庇。
开展那天,展厅里挤满了人——有孕妇、产妇,有儿科医生,有失去孩子的父母,还有不少关注母婴公益的人。大家围着襁褓刺绣驻足,听苏怀瑾讲述每句经文背后的生命故事;在“生命聆听区”屏息聆听,感受心跳声带来的震撼,眼眶渐渐湿润。
一位穿着黑衣的女士,在“我的肺腑是你所造的”刺绣前久久站立,突然捂住嘴哭出声:“我去年失去了我的宝宝,一直觉得是自己没保护好他,甚至怀疑上帝是不是不爱我。今天听到胎儿的心跳声,看到这些见证,才明白——不是他不爱我,是我没看到,他一直在用另一种方式覆庇我。现在我加入了公益组织,每次帮助其他妈妈,都觉得像是在和我的宝宝‘一起’,感受这份爱。”
苏怀瑾走到她身边,轻轻拥抱她:“我外婆常,每个来到世上的生命,都是造物主的礼物;每个离开的生命,都是回到他身边的天使。《诗篇》‘愿以色列因造他的主欢喜’,这份‘欢喜’,不是因为没有痛苦,是因为知道,造我们的主,永远不会丢弃我们。你的宝宝没有离开,他只是换了个地方,继续看着你,陪着你。”
陆承佑拿着祖父的《母婴护理手记》走过来,翻开“难产奇迹”那一页:“你看我祖父的记录,当年那位产妇后来也成了志愿者,她‘经历过绝望,才更懂被覆庇的珍贵’。上帝的信实,从来不是体现在‘完美’,是体现在‘经历后的成长’——你的痛苦,会成为别人的光;你的经历,会成为最动人的见证。”
女士接过手记,指尖轻轻拂过泛黄的纸页,泪水依旧在流,却多了一丝释然的笑意。苏怀瑾看着这一幕,又看了看身边的陆承佑,心里充满了感动。她知道,这场展览不只是为了展示旧物与经文,更是为了见证一个真理——上帝在母腹中覆庇每个生命,用信实立定万物,他的爱不会因生命的消逝而减少,他的覆庇不会因痛苦的存在而停止,每个生命的经历,都是他爱的见证。
展览过半时,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拄着拐杖来到听诊器展柜前,颤巍巍地伸出手,抚摸着那台铜制听诊器。她转头对陆承佑:“这是你祖父的听诊器!当年我就是被他接生的早产儿,他用棉花裹着我,念着‘你在母腹中覆庇我’,我是‘被上帝格外守护的孩子’。没想到今天还能再见到它……”
陆承佑握住老人的手,眼眶湿润:“奶奶,祖父的手记里写过您!他您是他最骄傲的‘见证’,因为您让他更相信,造物主的覆庇永远不会缺席。您今天能来,就是对这份覆庇最好的证明。”
老人的泪水在听诊器上,却带着幸福的笑意。苏怀瑾看着这一幕,突然明白,“覆庇之约”从来不是抽象的经文,是每个生命在母腹中就有的守护,是每个经历背后不变的爱,是上帝用手造生命,也用爱将生命连在一起的永恒约定。
第四章繁衍与永恒的覆庇之约
一年后的秋分,苏怀瑾和陆承佑在“生命之隅”的庭院里举行了婚礼。庭院里摆满了白色的铃兰与粉色的康乃馨,象征着生命的纯净与母爱的温柔;墙上挂着他们展览时的襁褓刺绣与旧物照片,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地上投下细碎的光影,像是上帝撒下的祝福。苏怀瑾穿着洁白的婚纱,手里捧着一束用白色满天星和淡紫色勿忘我组成的花束,象征着覆庇的温柔与记忆的珍贵;陆承佑穿着笔挺的浅灰色西装,手里拿着祖父的听诊器和《母婴护理手记》,手记的扉页上,多了一行他们共同写下的字:“生命会流转,岁月会变迁,惟你覆庇的爱永不变。”
“怀瑾,”陆承佑握着苏怀瑾的手,声音温柔而坚定,“第一次见你时,你在翻看胎教书,眼里的光,比春日的阳光还明亮。后来我才知道,那是你对生命的敬畏,对覆庇之约的信靠。《诗篇》‘我的肺腑是你所造的。我在母腹中,你已覆庇我’,上帝用手造我们的肺腑,用爱覆庇我们的生命,也用缘分将我们连在一起——在胎教书的经文里,在听诊器的温度中,在对‘生命之约’的坚守里。”
他举起《母婴护理手记》,让在场的亲友都能看到扉页上的字句:“这本手记见证了祖父的信仰,也见证了我们的爱情。上帝造生命,是为了让我们看见他的大能;他覆庇生命,是为了让我们感受他的爱。我想和你一起,继续守护每一个新生的生命,继续传递每一份覆庇的温暖;我们会有孩子,教他们认识生命的珍贵,教他们读《诗篇》的应许,教他们明白‘他守诚实,直到永远’——人类繁衍的意义,不只是生命的延续,是让这份对生命的敬畏、对覆庇之爱的传递,一代又一代,永远传承下去。”
苏怀瑾看着陆承佑真挚的眼睛,泪水不自觉地流了下来。她伸出手,轻轻抚摸着那台铜制听诊器,轻声:“我愿意。我想和你一起,在‘生命之隅’守护每一个脆弱的生命,在岁月里诠释每一句经文的真理,在爱中传递每一份覆庇的温暖。我们的孩子会知道,他们的爸爸妈妈,是在生命的见证下相遇,是在覆庇的约定中相守;他们也会成为‘覆庇之约’的传承者,让‘我的肺腑是你所造的,我在母腹中,你已覆庇我’的真理,永远留在人间,留在每一个新生的啼哭、每一次温柔的守护里。”
婚后的日子里,苏怀瑾和陆承佑依然保持着对生命与信仰的热爱。他们在“生命之隅”开辟了一个“生命守护者”角,放着缩版的听诊器、儿童版《诗篇》,还有陆承佑制作的“生命成长手册”;每个周末,他们都会在这里举办“生命课堂”,教孩子们认识人体的器官,读《诗篇》里关于生命的句子,告诉他们“上帝造我们的每一个部分,都有他的心意;他在母腹中覆庇我们,不是一时的,是一生的——无论遇到什么,都要记得,我们永远在他的爱里”。
几年后,他们有了一对可爱的儿女,男孩叫陆承瑾,女孩叫陆怀佑——“承瑾”是传承苏怀瑾的温柔与坚守,“怀佑”是纪念陆承佑的责任与守护。承瑾刚学会走路,就喜欢拿着玩具听诊器,模仿陆承佑“给娃娃看病”,嘴里还念叨着“我的肺腑是你所造的”;怀佑则常常抱着苏怀瑾的儿童版《诗篇》,在“生命守护者”角给其他朋友读故事,要“让每个朋友都知道,上帝在妈妈肚子里,就开始爱我们了”。
有一天,怀佑指着《诗篇》里“他定了命,不能废去”的句子,对苏怀瑾:“妈妈,上帝定的命,是不是就是让我们好好长大,好好爱别人呀?就像爸爸的,这就是他给我们的覆庇对不对?”
苏怀瑾抱起女儿,陆承佑搂住他们,一家人站在庭院里,望着远处玩耍的孩子们。秋分的阳光温暖而柔和,在他们身上,像是上帝温柔的拥抱。苏怀瑾知道,上帝造生命,是为了让爱得以延续;他覆庇生命,是为了让信实得以传递。而她和陆承佑,会带着这份“覆庇之约”,将对生命的敬畏、对永恒之爱的坚守,传递给孩子,传递给更多的人,让这份由造物主见证的永恒约定,如同新生的生命般,永远鲜活,永远温暖,直至永恒。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