唰!
朱元璋微微侧目,下意识提高了注意力。
“贪污这方面我就不说了,我就说单纯说官员图省事携带空印文书这事吧。”
说着,许易面色多了几分认真。
“抛开法律、交通等缘由,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出在实物税身上。”
“明初百姓穷困,收实物税有好处,可运输实物必然存在被消耗的弊端。”
“关于后世的做法,最出名的莫过于大明第十三帝的万历新政,首辅张居正推行的改革。”
提到张居正,许易不禁想到了一副画面。
——谁言天公不好客,满天风雪送一人。
“万历八年十二月,京师大寒,雪积尺许,人马不得行,帝乃令辍朝数日。”
“时居正自蓟镇返,未闻诏令,至太和门待漏如故,帝闻之,亦上殿。”
“是日朝会,惟帝辅二人而已矣。”
风雪独去…
与帝二人为朝…
一代朝臣的壮美和气骨,实在令人震撼,也令人倍感惋惜。
拿简单的“好人”和“坏人”之别,去评价张居正这样的人,那是愚蠢的行为。
站在国家风雨飘渺之际,张居正能义无反顾站出来,决心挽救国家,造福百姓,已然不易。
有能力,有理想,不顾个人命运,靠手段为大明强行续命七十年。
工于谋国,拙于谋身。
《明史张居正传》中记载“居正自夺情后,益偏恣。其所黜陟,多由爱赠。左右用事之人夺通贿赂。”
正是知道张居正阴暗面,才更懂这位千古能臣那炙热的理想。
这样的人不似完人,更胜过完人。
侃侃而谈,许易跑题说完了张居正的生平,有所悟叹道:
“大明啊,之所以让人敬佩,不仅仅是君王死社稷,也在于臣子。”
“于谦,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救大明于危难。”
“张居正,以一人之力,弹尽竭虑力图兴盛大明,造福苍生。”
“海瑞冒死上《治安疏》,备棺死谏震惊朝野,成万古清流之表率。”
“大明贪官虽多,可亦不乏能人义士,感慨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万历中兴?
一个臣子掀起一朝“中兴”?
听闻张居正此人的作为与功绩,朱元璋久久无法平静。
尤其是!
这样力图救大明,能被称为千古一相的能臣,也存在贪污手段,利用贪污去谋取朝堂权利…
朱元璋更大为震撼,几乎颠覆他心中官员非“好”即“恶”的基本理念。
朱标惊异之中倍感困惑,“许易,你不是说张居正改革成功,还有万历中兴一说吗?”
“既然中兴,可为何大明还是再历三代而亡?”
许易深意瞥了一眼朱元璋,有些唏嘘回道:
“皇帝想要理想的大臣,大臣也想要理想的君王。”
“张居正他是帝师,想通过严格教育将万历皇帝塑造成理想中的明君,他一死,被压制的万历亲政后就开始报复。”
“就跟我先前说的差不多,老朱你镇压文武百官一样,你压得越狠,反弹越剧烈。”
“这场改革最终在皇帝和朝臣的利益恩怨中被停止,张居正死后还被抄家清算。”
“中兴!因他而来!也因他而去!”
唉——
朱元璋和朱标目光黯淡,不禁无力深叹了一口气。
如此能臣…
终是他们大明容不下这颗流星…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