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去读读小说网>女生言情>大明:朱元璋懵,老四千古一帝?> 第72章 工业园区?不,我这是农业园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2章 工业园区?不,我这是农业园区!(1 / 2)

工业技术园区…

农业技术园区…

一字之变,内涵天差地别。

《尚书》中说“玩人丧德,玩物丧志”,程朱理学提倡道德修养,对技术持否定的态势。

其中,尤其提一人。

——朱熹!

元朝将《四书章句集注》定为科举范本,明清注重并进一步强化八股文写作。

读书人想科举成功,必须将朱熹的四书注释奉为圭臬,不能有丝毫的质疑。

洪武三十年的“南北榜案”,高中进士基本来自“赣浙闽”地区,其中就不乏与朱熹有关。

江西的白鹿洞书院,是朱熹理学的传播基地,确立“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治学方法。

朱熹与陆九渊兄弟的“鹅湖之会”,“心学”“理学”著名之辩也发生于江西。

浙江的瀛山书院也是理学传播的中心,朱熹常来往讲学,悟“半亩方塘”,并留有“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旷世佳句。

至于福建,这里是朱熹的晚年定居点,《四书章句集注》就是在福建完成的。

在佛教与道教对儒学造成冲击时,朱熹以“理”重建了儒家体系。

可以这样说,在大明士子眼里,朱熹就是继孟子之后的下一位“圣人”。

朝代初开国时,皇帝都有“认祖”“编出身”的习惯。

刘邦,追认战国魏国大夫刘清为始祖…

李渊追认西凉昭王李暠为始祖…

李世民追认老子李耳为“圣祖大道玄元皇帝”。

而朱元璋追认的选择对象,没错,就是朱熹。

不知是朝臣反对,还是实在扯不上这层关系等等,最后朱元璋选择放弃。

朱子在批判助长贪欲恶习的“奇巧淫技”的同时,也是大力推广农业技术的。

如朱熹在地方任职期间的《劝农文》中,重点强调“深耕细作”、“兴修水利”。

换言之。

技术只要有助于“农”,就已经彻底区别于其他技术,属经世致用的“伟大开拓”,无人敢诋毁。

妥妥的金字招牌!

——圣人朱子都认可的事,你不认?

士子打破脑袋钻研经典,何尝不是为了彪炳“代圣贤立言”这五字?!

“妙!”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朱标顿感精神焕发,这暗度陈仓之计哪怕大臣发觉不对劲,也绝不敢质疑。

反对此事便意味着罔顾民生、质疑圣贤之道,这顶帽子扣下来,哪怕大儒都扛不住。

呃…

望着悠哉躺着的许易,朱标心头感觉有些不得劲。

许易虽不懂朝堂之事,自身才能可不俗,可惜他没有做官的兴趣。

“你整日这般消遣度日,岂非浪费腹中才华?”

“易哥,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

“煌煌史册,不留千古名,岂不叫人遗憾?”

朱标眸光里满是殷切的期待,语重心长劝说道。

他对许易抱有极高的希冀的,将来他这一朝,绝少不了二人合作。

若能留下明君贤臣的佳话,将是生平第一快事。

许易眼睛未睁,淡定摆手道:“得了吧,百年功名,千秋霸业,万古流芳,这些确实是崇高的理想,可我并没有成圣之志。”

“我啊,只是一介再俗不过的俗人:以前为柴米油盐而苦恼,如今因闲情逸趣而沉沦。”

“如今这般能造福万民,又不失自己,不是挺好?”

似乎知道朱标爱唠叨,铁定还有话要劝,许易抬手打断了他。

“行了,等珍妮机制造出来,通知我一声即可。”

朱标内心一叹,终是没继续说下去,扭头去处理朝堂政务去了。

听到脚步声走远,许易睁眼瞥着空荡荡的客厅,随后将威严的目光投向一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