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写这部分内容两章合一章,真不是一更】
从两次鸦片战争,到洋务运动…
“师夷长技以制夷!”
再到戊戌变法,学习西方政体。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再到辛亥革命,改天换日覆灭帝制。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民国建立,朱元璋他们本以为,华夏大地心心期待的光明就会出现。
却未曾料到…
民国之后,还有一个新中国。
是新中国终结了这一切。
难道天下为公的中华民国,仍不是华夏所需要的?
朱元璋和朱标眉头紧锁。
当初听到“三民主义”时,二人就被震撼得不轻。
“民族”:驱除鞑辱,恢复中华。
“民权”: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民国应运而生。
“民生”:平均地权。
造反出身的朱元璋自问这理论并无什么问题,也很符合当时之需要。
民国建立,照这样发展不行?
那为何中华民国还是走向失败?
看出二人此时的想法,许易解释道:
“民国虽建立,但革命的胜利果实却被人窃取。”
“当时国内的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且依赖于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
“结果就是,民国政府有名而无实,国内军阀势力在帝国主义扶持之下开始混战。”
“只可惜收拾山河的北伐重任没有完成,孙中山先生就与世长辞。”
“临终前,他在遗嘱中写道: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继续努力。”
唉——
幽幽的哀叹声在客厅响起,仿佛在对这位斗士予以同情。
七尺之躯最遗憾之事莫过于壮志未酬,尤其此等开天辟地的伟业。
当年诸葛孔明何尝不是忠心昭日月,六出祁山,一心想着光复汉室。
可最终,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朱棣眼神带着一层薄雾,坚定道:
“他没有输!”
“只是光阴不容他,而他面对的敌寇太强大。”
一向要强的朱元璋也没有反驳,在那种形势下能推翻帝制,已然是巨大胜利。
许易给了朱棣一个赞誉的眼神。
是啊…
以最终成败论一人,将诸事置于一人之身,那确实太过严苛。
孙先生之功绩,华夏儿女人尽皆知,只可惜三民主义被人拿来当统治工具,背离了他的初衷。
不为名利,散尽家财革命,正如黄埔军校的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
他,纯粹宛如烈日,照亮了前路!
许易强收拾好心情,面带微笑道:
“那个时代的无数先烈,他们都清楚自己在干什么。”
“他们那颗心纯粹而热忱,以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进行着属于他们的战斗。”
“——成功不必在我,成功必定有我!”
“单以成败论英雄,反而在玷污他们的理想。”
半暗的灯光下,一双双明亮的眼眸忽地一垂,或思或羞。
纵然处在“家天下”的世界,他们仍会被这股崇高信念感染。
大明哪怕有一人,已经是大明的福分。
而在后世,这是一个时代的显著特征!
这如何不动人心弦?
死寂的气氛,足足沉寂了好一会儿。
这时,一直不说话马皇后忽地开了口。
“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为国解忧。”
“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
“火焰由人点燃,终会越烧越烈,直至烧穿笼罩黎明前的黑暗才肯罢休。”
“华夏有他们,是民之幸,也是国之幸。”
发自肺腑,马皇后眼神透着一股深切的敬意。
朱元璋几人一怔,也不由地点起了头。
是啊。
这才是后世华夏最让人震撼的。
一次一次失败,才换来了一个崭新的中国。
以天地为炉!
以造化为火!
以光阴为炭!
再以鲜血淬炼而出!
如此诞生之新中国,到底又该是多么伟大?
想到那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朱元璋正欲继续问下去,却被朱棣抢了先。
“易哥,别停下啊,你快给介绍介绍那两人!”
朱棣眼神炙热如火,满是对英雄人物的崇敬。
超越古往今来的帝王?
汉有文帝武帝…
唐有太宗…
都是千年难遇的伟大帝王。
父皇,也是千古一帝!
帝者之上,唯有神!
难道对方是神不成?
不仅仅是朱棣,朱樉几人眼里的好奇也如光芒闪耀。
包括朱元璋在内的所有人,此刻眼里都流露出急迫与催促之意。
可许易愣在原地,迟迟没有开口,他眉头皱着,大脑在飞速运转。
“许易,莫非此事还有什么忌讳不成?”见许易如此犹豫,马皇后格外惊异。
许易做事素来“向心而行”,天不怕地不怕,屡屡和重八顶嘴。
马皇后自问还是第一次见他如此严肃认真在思考一件事。
“呃…”
见大家都看着自己,许易无奈莞尔一笑。
“倒没什么忌讳,只是我怕说不好罢了。”
“二人之伟大,几乎无法用语言和文字去描述,评价越多反而感觉越是缺乏。”
“而像我这样的人,心怀敬仰,不负盛世华夏,那就是对二人最好的回应。”
许易声音柔和,眼底深处却蕴含着一股强烈的信仰与希望之光。
“正如后者对青年所说的…”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
“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世界是你们的,中国的前途是属于你们的。”
哗——
一股沁人心脾的气流无风卷起。
朱元璋只感心头血液在奇妙轰鸣。
有些东西只有处在同样高度,才能理解其意。
立国大明以来,他也曾科举取仕,收拢天下英雄扶助大明江山。
那是他这帝王的愿景!
可目的,终为了朱家天下。
“世界属于你们——”
“未来属于你们——”
身处顶点,将一切托付于后人,不行一家之天下?
试问古今帝王,谁打下江山后会让贤让德?
为人而无私,已然称得上圣贤!
朱元璋原本还想强行挽尊,可此刻已经彻底没了此种想法。
“于德于心,咱不如他…”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