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静心之丘疗养院的空气似乎都变得不一样了。
阳光依旧,草木依旧,但某种沉寂了二十年的东西正在悄然复苏。
排练剧场里,苏九操控着轮椅来到了江澈面前。
“昨天,你用你的表演回答了我所有的问题。”苏九的声音褪去了所有的冰冷和疏离。
“原有的委托合同,即学术打假现已宣告无效。”苏九用一种近乎调侃的语气,模仿着江澈的说话方式。
她看着江澈的眼睛,一字一句,。“取而代之的是一份不具任何法律效力的口头请求。”
“让它,活过来。”
彪哥站在一旁,眼眶通红,激动得像个两百斤的孩子。
他觉得此刻自己应该说点什么来烘托这神圣的传承时刻。
“苏九前辈您放心!”他拍着胸脯,声音洪亮,“我们【糖屏影视】一定会把它打造成本世纪最伟大的……呃……”
他卡壳了,因为他实在想不出一部主角从头到尾都在思考“如何表演一个不存在的自我”的电影要怎么宣传。
“……最伟大的艺术品!”彪哥憋了半天,憋出一个最空泛的词。
江澈对手稿的重量和纸张的质地进行了一次快速的物理评估。
“IP所有权已完成交割。”他点了点头,“已收到。”
苏九被他这种理性逗笑了。
她知道,把《面具》交给这个年轻人是她这二十年来做过的最正确的决定。
她的目光随即转向了站在江澈身旁,眼神里充满了崇敬与好奇的林薇薇。
“至于你,”苏九的眼神变得锐利起来,“昨天那场表演,你看懂了多少?”
林薇薇恭敬地回答:“我看到了您理论中那种对能量的精准控制。”
“你只看到了表象。”苏九毫不留情地指出,“你和江澈是两个极端。他是有意识地选择与角色保持‘距离’,而你,是无意识地被角色‘吞噬’。”
她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林薇薇的病根。“你把‘面具’错当成了自己的脸。”
苏九看着林薇薇,开始了她人生中第一次、也可能是最后一次的正式授课。
“记住,演员和角色的关系不是融合,而是驾驭。
你的灵魂是骑手。角色的灵魂是你胯下的烈马。你可以爱它,可以与它共鸣,但你必须时刻握紧缰绳。”
“你要做的不是变成它,而是让观众通过你看到它。”
江澈在一旁静静地听着。
苏九的这番话对他自己的理论体系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补全。
他过去的表演方法更像一个顶级的程序员。
他解析角色的底层代码,然后用最高效的方式运行它。
他与角色之间是程序员与程序的关系。
而苏九的理论则更进一步。
她要求演员不仅要运行程序,还要成为那个能欣赏、能共情、甚至能爱上这段程序的用户。
这是一个从“创造者”到“体验者”的维度跃升。
江澈的脑海中瞬间完成了一次理论模型的迭代。
【原模型:演员=程序员;角色=程序代码】
【升级后模型:顶级演员=程序员+超级用户。】
【角色=值得被反复体验的艺术品级软件】
这次升级,让他对“表演”这件事的认知更进一筹了。
他开始理解表演背后承载的重量与精神。
三天后,当林薇薇终于能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在自我与角色之间建立起一道清晰的边界时,江澈等人也准备正式向苏九和疗养院里的“老灵魂”们告辞了。
离别的气氛没有伤感,反而带着一种新生的希望。
编剧张谦,将自己另一份从未示人的剧本塞给了江澈,嘴里念叨着:“这个……这个不疯……能拍……”
导演王一条,则在泥地上为江澈画了一幅前往洛杉矶的最佳“交通路线图”,精准地标注了哪个航班的颠簸率最低,哪个机场的咖啡最难喝。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