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开打之前没有事先通知,导致了噱头不够,一开始并没受到明军的关注。
若不是道衍凄惨的音量太大,恐怕还要打一会,才会引起大家的注意。
朱允炆的一个小失误,让道衍和尚多挨了好几下。
尽管朱允炆已经尽量控制雷鞭的强度,避免自己还没打过瘾,姚广孝就被烤焦了。
但很快,空气中还是传来火燎猪毛的味道。
距离不足百步的军营中,很快也聚集了不少看热闹的士卒。
“哎?被绑在城门上的那个人,我怎么看起来有点眼熟?”
“你又认识了?”
“不过是个没什么头发的老头子,这你也见过?”
“不对,我怎么看他像,曾经见过的某个大人物?”
“你是不是想说王公大臣,皇亲国戚?”
“你也不掂量掂量,哪有大人物长这个样的?”
“……”
军士们议论纷纷,但大部分还是处于看热闹的状态,大家并不关心挨打的那位是谁,只关心打的够不够炫酷,够不够过瘾。
没想到,正在大家兴致勃勃的时候,朱允炆反而不急着下手了。
正如街上练摊卖大力丸的一样,开场把人聚到一起后,先得说一段正文。
朱允炆面带微笑:
“诸位,眼前这位衣不附体的老东西,估计大部分人不认识。”
“小弟今天就在这里隆重的为大家介绍,国师道衍和尚!”
“哗!”
一提到这个名字,即使不认识这个人的,也至少听说过他的名。
所以说,那位皇帝对他言听计从,说话比皇后还好使的国师大人,就这么光着膀子被吊在城门上了?
还被打的遍体鳞伤?
于是,人群中有些心思活络的,便急忙跑回大帐,向上峰禀报去了。
一名偏将急忙过来确认一眼,接着跑到后面拉过一匹骏马,便直奔皇宫报信去了。
朱允炆看在眼里,并不着急,他定要在朱棣面前,让他看看自己是怎么痛打他的爱臣的,就如曾经景清等人的遭遇一样。
既然皇帝还没来,那场面还是需要铺垫两句,朱允炆继续道:
“别看这位现在是国师,是和尚,但他可不是从小出家,而是看够了人世间的美景,尝遍了红尘的欢乐,才遁入空门的。”
“不过呢,这位虽然身子当了和尚,但心里却一直有一颗向往权力的心。”
“虽然生逢治世,自己当不了皇帝,但不耽误他唆使能当皇帝的造反啊。”
“于是,这位道衍法师就托人举荐,入了当时还是燕王的朱棣门下,当了一位半僧半俗的幕僚。”
“说他是俗人吧,他偏偏吃斋念佛,一副清心寡欲的样子。”
“可若说他是僧人,你们见过哪个僧人盼着改换天地,重立君主的?”
“靖难一役,花费甚靡,死伤无数,仅仅是诛杀金陵城中的建文旧党,就杀得后宫血流漂杵……”
“然而,这还不是最可恶的,他居然还献上毒计,想给紫禁城中的人下毒!”
“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最后被毒倒的,不是宫中之人,反而受害者成为了紫禁城外无辜的百姓!”
“你们说,这样的人该不该好好教训教训?”
朱允炆的一番话里,大部分都是违禁词,听得士卒们战战兢兢,丝毫不敢附和,生怕引来天降横祸。
不过,当听到这场病毒的策划者,居然是国师道衍的时候,许多心中还有正义感的士卒,情不自禁的喊出: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