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52章 《灭蝗策》(2 / 2)

正所谓大旱之年必有蝗灾,区别只在于运气好坏,碰没碰上而已。

山东的官员明显就是不幸运的,两件事全赶上了。

望着成群结队,遮天蔽日飞过的蝗虫,山东的官员和百姓的心头,只剩下了绝望。

本来好不容易灌溉完毕的庄稼,刚刚舒展开叶子有了些起色,结果被蝗虫一窝蜂的冲上去,分分钟就啃得千疮百孔。

不计其数的蝗虫,从一片田地飞到另一片田地,吃光一块地的时间,或许只需要短短的一刻钟。

百姓们徒劳的哭喊着,用衣服,竹竿,农具拼命拍打,但却依然无法阻挡蝗虫们肆无忌惮的吞吃粮食。

更令人绝望的,是蝗虫们在吃完庄稼后,还会就地产卵,用不了多久,新的一批蝗虫还会把之前的洗劫重复一遍。

不仅仅是庄稼,到后来,所有绿色的植物,都成了蝗虫们的食物,在山东的一些地方,连树都成了光秃秃的样子。

山东连续遭遇旱灾和蝗灾的消息,第一时间传到了京城,而朝廷不得不再考虑拨出粮食和银钱,进行第二波赈灾。

不过毕竟朝廷的赈灾来的太慢,一些山东的农户因为断绝了希望,已经开始逃荒到其他地方了。

他们从山东逃到附近的州县,除了带着一张张怎么也吃不饱的嘴,和满肚子对命运不公的怨怼外,还带去了谣言。

“是谁,让我们百姓遭此大灾的?”

“朝廷赈灾不力,引水怠慢,又是谁的问题?”

“整天只知道收税,征工,出了事情却一筹莫展的,又是谁?”

百姓的三连问,自然而然在有心人的推动下,纷纷指向了坐在皇位上的那个人。

皇帝无德!

自古以来,这是个可以完美接锅一切天灾人祸的借口。

哪怕如唐太宗李世民那样的君王,也免不了在大灾降临之时,被人在背后曲曲。

此题何解?

实在不行,咱就认个错吧。

皇帝认错,叫写《罪己诏》,写完之后还要祭天烧表,以示诚意。

也就是向老天告饶,告诉他老人家,虽然我是人间的统治者。

但,还是你更牛逼,我服了。

于是,许多朝廷中属于守旧派阵营的老臣,纷纷规劝朱棣赶紧起草一份检讨,言辞尽量恳切,感人肺腑最好。

因为老天能不能看到不好说,但世人看得到。

不过朝廷中的另一派却觉得此事是一派胡言,这检讨,坚决不能写!

朝中两派每天都要就此事唇枪舌剑,吵得朱棣头疼。

于是为了躲清净,这一日朱棣带着几名护卫,微服出了紫禁城。

他随意来到一间酒楼,坐下刚准备点菜,忽然听到有人在酒后演讲。

朱棣微微一笑,自打史云那件事后,许多学子都喜欢在酒后效仿他议论朝廷大事,以期走运遇上皇帝,得到一步登天的机会。

对于这种一门心思走捷径的人,朱棣本来是看不上的,但他刚刚听了两句,却不由得愣住,连点菜都忘了。

主子不说话,其他人包括跑堂的,都只好静静等着。

只听到那学子道:“……窃以为,所谓的修德可免,都是废话,虫豸无智,关德行何事?”

“要我说,治蝗之策在于预,灭二策而已。”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