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到广告的朱棣,无疑是十分震撼的。
或许大部分的人,都不知道这几个字背后的含义,也不了解它想说什么。
但至少朱棣一眼望去,就会牢牢记住“技术”,“交趾”几个字。
做到这一点,这个广告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他神情复杂的看着那一队气势逼人的舰船,心底由衷的感叹道:
“假以时日,或许交趾真的会成为天下学子进学的首选也未可知。”
想到这里,他对于大明的教育发展,心中产生了不小的危机感。
可如今的永乐朝,亟待解决的问题还有许多,朱棣只能将教育改革的念头,暂时放下。
……
本次由交趾园区赞助的,横跨太平洋之旅,把出发后的第一站,放在了泉州。
郑和对于胡校长的安排有些不解,于是找到了熟人贝石询问——
因为本身学习的舰艇操控专业,又是郑和在交趾园区的向导,所以贝石便理所当然的被学院派遣,以“实习”的名义参与到这次航行中来了。
“贝公子,为何我们不直接按照海图上写明的路线航行,直奔扶桑呢?”
贝石笑笑道:
“大人有所不知,这次出海雇佣船工,购买补给花费都不小。”
“园区总要拉一些赞助商,平衡一下成本。”
“所以我们这一次离港后的第一段路,需要为江南的商船充当短程的护卫舰队。”
郑和眉头一皱:“你们园区,怎么什么活都接?”
贝石苦笑道:
“大人,正所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园区出海除了试验新航道,采集新的作物等科学研究任务外,保障大明百姓的利益,同样重要。”
“毕竟我们园区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改善百姓的生活,而保护大明海商,当然也算其中的职责之一。”
郑和虽然颇有微词,不过这一次他毕竟是客,看在自己没有花一分钱的份上,也就不好说什么了。
铁甲船的速度果然恐怖,往常需要一到两个月的航程,这一次居然只需三天便到了,而且船身平稳,船上人几乎没感觉到颠簸。
船队停靠泉州后,除了物资和船员的补充,郑和也第一次见到了本次保护的目标——
共计三支商船船队,大小船只三十多艘。
商船的首领有两人,一人姓李,一人姓贝。
没错,姓贝的那位,正是贝石的大伯,也是贝家在外常驻的海商代表。
“贝石,这次出海你可要好好表现,我这位好友可是被我劝了好久,才同意让你来护航的。”
贝石笑道:
“大伯请放心,凭我们舰队的实力,足以应付任何海盗和匪寇。”
姓李的商人冷哼一声:
“小伙子,口气不小!”
说着,他看了看铁船上的大字:
“学技术,到交趾?”
“我倒要看看,你们交趾,是不是真有说的那么厉害!”
贝石信心满满道:“请您放心,海盗不出来便罢,胆敢露头,我们便打到他们的老巢去!”
随着物资装船完毕,贝石和郑和登上舰船:
“航向095,速度6节,启航!”
为了配合大部分商船的平均速度,园区的船队有意慢速行驶,这也让更多人有机会看到船体上的广告。
“嚯嚯,看那支灰色的船队,好生气派!”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