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祭天的地点变了,但是该走的流程一点不能少。
早在皇帝举行祭天大典前一个多月,当地就开始大兴土木,仿造天坛修建了圜丘坛。
圜丘坛共三层,每层的阶梯和栏杆都合九九之数,谓之阳数之极。
其通体用汉白玉打造,象征圣洁无暇,在最顶层的中心位置,由礼部官员事先准备了供桌,上面摆满各种礼器,祭器,和各类供品。
供桌正前方,则供奉着神位,作为本次祭天最重要的神明,“皇天上帝”的牌位被摆在正中,祂也将成为皇帝的主要交流对象。
参与祭典的人员自皇帝以下,都要提前十日斋戒沐浴,以示对上天的尊敬。
由于祭天这件事,最讲究一个时辰,通常要在太阳初升,也就是拂晓之时开始,所以通常出发的时候天都还没亮。
幸好如今是夏秋之交,天气还没有那么寒冷,难以想象平常冬至的时候祭天,饿了几天不说,还要在刺骨的冬夜中站上几个时辰。
那滋味,想想就酸爽,可见那一行也不容易啊。
作为“特邀嘉宾”,本次祭天唤醒了朱允炆久违的痛苦记忆。
不过嘛,当年他是皇帝,无法拒绝,也不能偷懒。
然而如今自己不过是散人身份,跟着去就是瞧个热闹,什么斋戒沐浴?
不存在的!
就说出发前一晚,他还一个人干掉一整只烤鸭,吃的满嘴流油。
他朱棣祭天请罪,关我朱允炆什么事?
虽然还未完全入秋,但夜里天亮前还是很凉的,朱允炆特地穿上了公主亲手缝制的内衫,完全不用考虑美观问题。
也不知道祖先们是怎么想的,硬性规定了祭天之时不许穿得太多,还美其名曰身体受了饥寒,才懂生活的不易。
朱允炆看着那些穿着单薄的官员们,硬撑着身体不敢抖动,只能在心里暗暗摇头。
大队人马到达祭天地点的时候,圜丘坛周围已经点起灯烛,照得附近百米范围内灯火通明。
加上早早点燃的各种香烛,烟雾缭绕间,给整个祭天仪式蒙上了厚重的神秘感。
按照流程,在祭天仪式开始前,需要由皇帝钦点一位大臣,来检查活祭品如猪牛羊等牲畜的品质。
朱棣派出的大臣是一位礼部的老臣,在检查牲口的时候,朱允炆明显看出老大人一面检视,一面在偷偷的咽口水。
造孽啊,看把朝廷大员馋成什么样了?
随着恢弘大气的音乐响起,预示着祭天正式开始。
朱棣身穿衮袍,面目庄严的登上圜丘坛,开始向上天供奉第一项礼物——苍色玉璧和青色丝帛。
接下来,便是先献肉,后献酒,酒过三巡之后,送礼环节基本就告一段落。
肉也吃了,酒也喝了,接下来自然该办正事了。
朱棣带着百官向神位叩拜之后,便将事先准备好的《罪己诏》和其他礼物放入专门的燎炉中焚烧,还要看着浓烟直上入天。
这才算作自己的意思已经上告天神,从这次祭天的目的上来讲,也就是朱棣的道歉信送到了上天手中。
正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既然吃了喝了,不原谅也得原谅了吧?
至少朱棣是这么认为的。
祭典结束,朱棣的心里松了一口气,接下来就是分食胙肉的环节了。
作为本次祭典选址的策划人之一,吴神仙理应分到一块。
可是朱棣却发现人群中没有他的身影。
“来人,把吴神仙找来。”
很快,一名侍卫跑过来道: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