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不真,天知道!”
“昏不昏,我知道!”
乾清宫暖阁内,陆晟悠哉看着无力瘫坐在龙椅上的崇祯,嘴角满是戏谑。
每个皇帝都说自己是有德圣君,每个皇帝都说,是奸是忠,自有判断。
结果呢?
不过是他们自己以为自己是有德圣君罢了。
不过是他们自认为谁是忠,谁是奸罢了。
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
是昏是明,谁又说得清?是忠是奸,谁又辨的明?
长江黄河都灌溉了两岸数省之田地,岂能因长江水清而偏用?黄河水浊而偏废?
正所谓,黑猫白猫,只要抓到老鼠,那就是好猫。
忠与奸,重要吗?重要,但也不是那么重要。
真正重要的是能力。
典型的例子就是和珅与乾隆。
乾隆不知道和珅贪吗?满朝文武不知道和珅贪吗?
还有严嵩与嘉靖。
情况也是一样的,满朝文武都知道严嵩贪,百姓也痛恨严嵩,皇帝不知道吗?
可为什么皇帝还留着这种人?
说白了就是,人家有能力,对皇帝而言,贪无所谓,但我让你办的事情你给我办明白了,这才是最重要的。
要是又贪又做不好事,那还要你干什么?
而崇祯,显然还没有这方面的觉悟。
一个半路出家的皇帝,你能指望他有多会么?
虽说当了十多年皇帝。
但这前十年,基本上就是在各种折腾。
直到最近两年,他才忽然意识到,原来宦官并不等于万恶之源,那些被阉党迫害的所谓清流,也并非都是正直可靠的。
崇祯潜意识里已经明白了那个不务正业的木匠皇兄用魏忠贤制衡文官的政治逻辑,所以,他试探性的派遣心腹太监高起潜去监军。
结果嘛……
不能说不好,只能说很差。
这又涉及到另一个问题,识人!
说白了,崇祯就是识人不明。
高起潜说自己知兵,崇祯就信了,然后派遣他去监军。
真就是……
坏人绞尽脑汁,不如蠢人灵机一动。
他高起潜是个什么货色,你一个当了十年的皇帝还看不懂?
能力出众的宦官,可以犁庭扫穴,可以七下西洋。
而能力低下的宦官,那就只能坑到皇帝去留学,让自己的主子溶于水。
这皇帝,崇祯当得明白吗?
换做别的时期,只要给崇祯时间,总能从政治小白成长成权术帝王。
但在明末这艘破船上,哪有那么多时间给朱由检成长?
花费十年时间,才明白内官与外官的政治逻辑,只能说,在政治斗争与头脑方面,崇祯的天赋的确差了些。
十年了,他都还纠结谁是奸臣,谁是忠臣?这像一个合格皇帝该有的表现吗?
在陆晟心里,默默又给崇祯的评价降低几分。
但想了想,还是给他拉了点回来……
想想历朝亡国之君,再想想崇祯……
在大明这艘本就糜烂的大船上还能坚持十七年,还能说什么呢?
不说其他,倒霉二字扣到他头上绝对不冤。
他刚学会怎么当皇帝,然后就爆发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席卷半个大明帝国的天灾!
从崇祯十年开始,全国各地陆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大旱。
十年,十一年,十二年,十三年,十四年,十六年。
那是连年大旱,北京,南京,山东,河南,山西,陕西更是重灾区,几乎每年都有这些地方。
大旱就伴随着大饥,大饥就伴随着百姓吃不上饭,就意味着流民,意味着饿死,意味着瘟疫。
那真是外有建奴叩关,内有天灾人祸不断。
可以这么说,就算没有义军造反,那大明也扛不过去。
连年大旱,种不出粮食,没有粮食供给,你军队还怎么打仗?
什么?你说调别的地区的粮食?
寅吃卯粮,那卯粮吃完怎么办?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