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3章 是仪来投!(2 / 2)

任命对方为自己的长史。

是仪和刘备相处一段时间,也认可刘备的人品和德行,接受了刘备的任命,正式加入了刘备集团。

当然对于自己的姓氏,是仪也没有再改回去的打算,他认为这也是自己人生经历的一部分,值得自己铭记!

在历史上,是仪先是跟随刘繇,而后又入职东吴。

历任骑都尉、忠义校尉、裨将军、偏将军、侍中、中执法、尚书仆射等官。

北方袁绍的大将崔巨业率领数万大军将公孙瓒团团包围在了涿郡的故安县中,形势一片大好。

刘备这边也是派人从渤海郡一路返回了涿郡涿县。

这一路可不近,相当远,直线距离有将近六百多里,更别说,如今还要从渤海郡绕路,最少都有八百里路,来回就是一千六百里路。

骑马,一天走八十里,也要花二十天,更别说,如今公孙瓒和袁绍还在打仗,四处都非常混乱,时间就要更久了。

转眼过去了差不多一个半月。

一批人从幽州涿郡涿县来到了青州平原国平原县。

这个速度其实没什么奇怪的,因为刘备派去的人可以骑马,但从需要接来的那批人可没有那多马骑,而且也不是人人都会骑马,这一路上还乱糟糟的。

刘平、张飞、田豫还带兵进入了渤海郡之中,才将这七百余人安全接到了平原国。

从刘备发家以来,在他建立的族学中学习的青年、儿童、无家可归者,以及受到刘备资助学习的人数具有有多少,刘备和刘平并没有认真计算过。

但想来四五千人是肯定有的。

有的因为战乱死了,有的因为活不下去死了,有的音讯全,有的则是在一些商行或者世家豪族中做事,混的还不错,并不想来平原国...

这一次从幽州涿郡涿县迁徙过来的七百余人中有许多是同村人。

当初刘备就是靠着自己的族叔刘元起的资助外出读书,因此具有了一定名气,回到家乡之后才起家。

刘元起虽然资助了刘备,但对方其实也只是一般的中小地主,距离大富大贵差的非常远。

整个楼桑村以及周围同样的刘氏村落都是比较贫穷落后的。

刘平帮助刘备发家,又在刘平的建议下,建立族学,六岁——十岁的可以进入其中学习,不但有免费的餐食,刘备还会发放给儿童所在的家庭一笔钱。

这也是为了鼓励更多的家庭将自家的孩子送到刘备所创办的族学来上学。

在这个生产力低下的时代,儿童对于一个家庭来说也是一个劳动力,对方来上学了,那些儿童所在的家庭就会出现一定的劳动力短缺。

除开儿童之外,还有青年、中年也可以在族学中上学,不过这部分人就不是所有人都免费还包括餐食了。

简单来说就是“学习好、成绩好”就可以免费。

教学内容有两部分。

其一:识字。

也就是东汉教育体系中的“蒙学”部分,这一部分的教材比较好找,而且就算没有,大家把认识的字凑一凑,也可以搞一本出来。

其二:术数!

也是刘平重点教授和培养的。

当然也不是什么太复杂的东西,其实就是一些简单的计算而已。

在相当于蒙学的第一阶段教学结束之后,则是培养这部分人实际能力。

也就是百艺:

养马、养羊、种桑养蚕、养猪、母猪产后护理、母马产后护理、母牛产后护理、水果粮食药材种植、兽医、木匠、铁匠、修习武艺、骑术、射箭、医匠等等乱七八糟的。

这一部分就比较复杂了,首先是找人来教,其次外出实践当学徒。

到外出实践的阶段,基本上就算毕业了。

刘备也不会再负责了。

但对于能力突出的那一部分人,刘备则是会给他们安排工作。

在刘平的帮助下,刘备虽然赚取了不菲的身家,但大部分都投入到了这个族学当中。

而如今曾经巨大的投入也迎来了回报!

在平原国各大世家、豪族联手罢官,平原国政令体系陷入瘫痪之际。

迎来了这批属于刘备自己的人才!

当然这一切都多亏了刘平的先见之明!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