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
连种子都有??
看来陛下是有备而来啊!
李世民知道他们可能一时间很难接受,于是就让人先把那截玉米又切成了好几份,分给他们每个人尝鲜。
玉米刚带过来的时候还是热的,现在已经凉了,口感上要差一些,但是味道还是能吃出来的。
尝了玉米的味道后,他们更惊讶了,又开启了讨论模式。
李世民也不干预,就让他们说。
反正小郎君给了种子,还给了种植玉米的书,上面的字是简体,他只能看懂一部分,其余的就留给专业的人去翻译吧。
最后,李世民把种子交给了他们,让他们就在皇宫找一片试验田,种一部分玉米,因为他要经常去看。剩余的种子在宫外开一片试验田,也要派专人去侍弄。
拿到那本书,他们才明白原来李世民心里早就有了成算,有了这本书,他们培育玉米的时候就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当然,也有一些人认为这种植物就算能饱腹,也不一定能推广,让百姓大面积种植。
目前百姓种的粮食主要是大豆、小米、高粱和水稻,从来没见过玉米。
作为一种新的植物,会有人质疑也正常。
但是李世民只用了一句话,就让他们都闭上了嘴巴。
那就是——玉米如果培育成功了,亩产可达八百到一千五百斤!
当时李世民就是因为看到了小郎君在信里面写的玉米产量,才急匆匆地离开凤阳阁,召集这些官员们觐见。
果然,在听到这句话后,在场的所有人都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
八百到一千五百斤!!
什么概念?
要是真的成功种植并且推广开来,那么以后大唐的百姓将不再挨饿!
这可是一件造福大唐的大事,大好事!
于是众人争先恐后地想要负责试验田的工作,他们都是真正在做农业的人,平时为了一颗种子、一块儿地就能争得脸红脖子粗,更别说这么新奇又产量这么高的玉米种。
不过他们要怎么争是他们的事,李世民放话了,两片试验田必须好好种,种子十分珍贵只有这一袋,万一出了什么差错,他们的脑袋都要搬家。
为了配合他们种植试验田,李世民还安排了鸿胪寺的官员帮他们翻译书上所写的种植方法,当然了,书上写的是适合小郎君那边的土壤的种植方法,换成大唐的土地,可能要有所改变,一切都要他们自己去摸索。
其实李世民想要玉米种子,大可以下次再问小郎君要,但是他必须得这么说,为的就是引起他们的重视。
而且现在整个大唐确实只能找出这一袋玉米种子。
他都这么重视了,又是找这些司农卿,又是让鸿胪寺帮忙,还有写了培育方法的书籍,这样要是还种不出来,那只能说明大唐的土壤确实不适合种植玉米。
另外,为了防止有心人搞破坏,此次试验田的事对外严格保密,等成功培育出新的种子之后才会公开。
种植玉米的事情吩咐下去了,李世民这才开始对城阳能跟着小兕子一同前往小郎君那边的事进行分析。
既然城阳能去,那他是不是也能去?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