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五千抱团在一起的骑兵,宋人就算想设伏,要调动的步兵至少要达到三至五万人才行。更别提,来去如风的骑兵,又岂是那么好埋伏的呢
面对无言以对的赫连铁树,清楚这次西夏加大袭扰宋朝边境,其实就是他挑唆起来的拓跋野。也不再跟他多言,很快拱拱手拍马离开了大营。
望着拓跋野带领拓跋族五支千人队离开,赫连铁树也觉得,既然这家伙主动去吸引宋人的火力。那他干脆乐的看热闹,很快下令全军准备拨营,跟在拓跋族之后行动。
不管他心中对拓跋野多不满,拓跋族这五千控弦之士若是出现麻烦,就算拿下兰州城。他回到国内,也不好象国主跟拓跋族交代。因此,将其做诱饵可以,却不能让其损失严重。
抱着这种心思在拓跋族骑兵,离开一个时辰后,赫连铁树立刻下令出兵。其手下近万的骑步兵,毅然越过冰冻结实的黄河,往此次他们最终目的地,兰州城直奔而去。
相比拓跋族的行军迅速,赫连铁树因为带兵三千携带了攻城器械的步兵,行军的速度走的比较慢。但在遇到拓跋族骑兵有危险时,他的骑兵部队,也能以最快的速度进行救援。
从赫连铁树他们出兵的军营,一路直奔兰州城,骑兵根本要不了一天时间。因此,在下午时分,拓跋族的五千骑兵,一路平安无事般来到了兰州城下。
一直由派侦骑跟随的赫连铁树,在得知拓跋族顺利进入兰州城下,一路都没受到阻拦。这道路顺畅的,简起有些令赫连铁树不敢置信。
可更令他觉得,这是宋军阴谋的原因是,进入兰州城下的拓跋族骑兵,包括他派出的侦骑队。都没看到五支千人队的踪迹,这些骑兵似乎又一次消失了一样。
就算赫连铁树在路过这些边城时,亲自带兵查看了一直城外的情况,却同样只发现有战马战斗过的痕迹。可就是看不到,任何一个西夏骑兵的身影。
望着那些城头上如同惊弓之鸟般的宋军,赫连铁树也没攻打。因为他清楚,现在拓跋族正在兰州城下,随时有可能遇到不明情况。
若在这里开打攻击这些小边城,一旦拓跋族出事,他将来不及派兵救援。当务之急,还是拿下兰州城为重啊
第一百五十四章唇枪舌剑
兰州城下战马嘶鸣,城上张亭光跟吕大忠则望着城下,那五千西夏精锐控弦之士充满了笑意。这让身边的武官,多少觉得有些不明白。
有敌军攻城,这两位大人怎么还笑的出来呢
其实拓跋族出征的骑兵,为何能在他们抵达黄河岸边,就收到这种绝密的情报。原因很简单,这份有关拓跋玉就关在兰州城,不日将递解进京的情报。
本身就是赵孝锡通过早前布衣阁策反的探子,有意传递给带队的拓跋野。因为赵孝锡通过在西夏的情报密探,得知到一个非常有趣的消息。
这个被俘虏的拓跋玉母亲,是西夏皇室公主出身。现如今的西夏国主,某种意义上是拓跋玉的舅舅。加之拓跋族主很器重这个长子,两重身份足以让拓跋族出兵来迎救。
了解西夏在如今这种情况不明的时候,也不敢冒然出动大军。这种国与国之间的博奕,出身皇室的赵孝锡自然了解。
既然大家都心照不宣,不想引起国内大太的动荡,那赵孝锡就顺着西夏国主的意。
将拓跋族的援兵先调出来,让其脱离赫连铁树的大军,逼迫赫连铁树在行军布阵时有所顾虑。
面对一个来头这么大,可战之兵又大多更服从部落首领,而非赫连铁树这位大将军。这样有可能产生内斗的情况,也是赵孝锡所希望看到的。
只要赫连铁树进行分兵,那么他不敢按步就班一城一城的攻。他敢攻打边城,赵孝锡就利用集结的近万骑兵,围攻城下的拓跋部落骑兵。
他若不攻打边城,赵孝锡就让他们合军,去啃啃兰州这城硬骨头。对于宋朝守军守城的能力。赵孝锡还是非常放心。
更何况,如今兰州城还是张亭光跟吕大忠,两个长年对阵番邦的统兵将领。那他就越发放心,让兰州城的守军,消耗一下西夏骑兵的锐气。
抵达兰州城下的拓跋野,望着眼前这城城墙高铸的大城。同样清楚骑兵攻城不是他们的强项。
此刻抵达城下的他,没有第一时间集结,而是派出探骑在周边十里外侦察布哨。
尽管他心急救出拓跋玉,却也担心宋军是否在兰州城边设有伏兵。这种身为统兵将领,就基本的排兵布阵,拓跋野还是显得轻车熟路。
随着一支支侦骑哨回禀,方圆十里之地看不到有任何伏兵的影子。这就意味着,宋军没在此设伏,他所得到的情报很有可能是真的。
想明白这些拓跋野很快挥手。指挥全军进入兰州城下,派出身边的亲兵上前喊话。这种两军交锋之前,言语上的试探跟交锋,拓跋野同样做过无数次。
听到这个喊话的骑兵,想到见兰州城的守将,张亭光朝身边的亲兵道:“你去告诉他,就他一个小骑兵,没资格跟守城将说话。
想见兰州城的守城将。让他们带头将军亲自过来就话。要是他们将军没胆,那就从那来。滚回那里去”
守城的官兵听到张亭光这话,觉得非常提气。这年头,敢无视番邦骑兵的将领,在大宋朝真的不多见。这种言语交锋,很多时候一个不慎,也会引起士兵下降的。
那个亲兵得到张亭光的吩咐。用出最大的嗓门吼出了这些话。别说守城的宋军听了个正着,城外的西夏骑兵同样听了个清清楚楚。
第一次看到宋军守城将领,敢提出这种必须身份对等的说话条件,拓跋野也非常好奇。今天的兰州守城将,难道换成了别的统兵将领不成
拍马带着亲卫队上前的拓跋野。很快出现在兰州城守军的眼皮底下。看着这位身穿宋军板甲的中年男人,每个宋军将士都知道,这种铠甲穿到对方身上。
意识着宋军有那个将领,曾经死在眼前这个男人手上。毕竟,这种护身铠甲,在宋军也是有一定身份的将领才能穿戴的。
还未请教城上是那位将军领兵,在下拓跋族万人将拓跋野。
报出了自己的身份,拓跋野也给予了城上守城将一定的尊重。不管怎么说,现在侄子拓跋玉在对方手上,他于情于理都要客气三分。
听到对方是拓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