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段正淳等人靠岸之时,天色已然看的不是很清楚。而这个时候,这个码头上,却站满了打着火热的海盗。这种情形,让生活在这里的百姓,也觉得非常好奇。
直到段正淳下船之后,出身武卫的香湾基地首领陈四海,同样恭敬的过来行礼问好。而这个时候,围观的百姓跟海盗,才知道这个中年人,竟是大理的镇南王。
对于不少海盗跟百姓而言,大理国自然听说过。可在那里,他们却从来没去过。至于那些看上去,非常艳丽的女人,不少海盗看的眼睛都直了。
可一听陈四海的称呼,这些海盗立刻低头不敢再看。原因很简单,这是他们老大的老大女人。敢对掌控他们生死的赵孝锡女人无理,他们除非真的不想活了。
带着这种敬畏之心,那怕再色胆包天的人,也不敢再把眼睛望向木婉清等人。而岳老三跟周卫的出现,更令这些海盗不敢吭声,看着段正淳等人住进收拾出来的房子。
对于这种看上去,非常简朴的住所,段正淳等人也没嫌弃。而陈四海等人,也清楚海盗都是什么德性,很适时的把人赶了出去。
整个安排段正淳等人休息的地方,全部换成了武卫还有两正两副的统领。这四位掌权的大佬,两位武卫出身,而岳老三跟另一位副统领,同样是赵孝锡的心腹。
总之,海盗里面掌兵的,大多都是赵孝锡的直系心腹。如果不是赵孝锡的心腹,这种时不时喜欢闹腾的海盗,赵孝锡也不敢这样放心,把他们分批安排。
等到众发上岸之后,陈四海做为香湾基地的最高指挥官,自然充当主人招待段正淳一行人的到来。岛上能拿出手的食材,也全让厨子给做好端了上来。
甚至连平时舍不得喝,赵孝锡专门赐给他们的英雄血,这个时候也搬了出来。就冲这种招待,也让段正淳看出,这些人还真是赵孝锡的心腹啊
在这种时候,段正淳也不摆什么王爷的架子,陪着这些看似海盗出身,实则谈吐气度不凡的海盗头子,大口吃肉大口喝酒。而这个时候,女人们同样品尝着难得一尝的海味。
这年头,想吃新鲜的海鲜,也许只有到这种地方。一般内陆,根本不知道海鱼是啥滋味。就算能吃到,那也是晒干腌制过的鱼干。
而香湾岛,做为海盗的老窝,自然少不了有渔民的存在。有这些渔民在,想捕获些新鲜的海鲜,自然也不是什么问题。而这种海鱼,秦红棉等人自然是没吃过的。
相比女人们斯文吃饭补充体力,段正淳跟陈四海等人,却越喝越高兴。渐渐的,也没什第尊卑礼节,开始称兄道弟起来,听的众女也是发笑不已。
尤其是岳老三,这个时候更是搂着段正淳道:“段王爷,我岳老三以前行走江湖,没少找你的麻烦。可你知道,那时候,我大哥跟你有仇。
如今我已经知道,大哥他颁依佛门,他放下与你的仇恨,我这做兄弟的也替他高兴。现如今,我替赵王爷当差,你就大人大量,忘了我岳老三以前的不敬吧”
望着岳老三真诚的道歉,段正淳笑着道:“岳老三,以前的事情,我早就忘了。有道是冤家宜解不宜结,更何况我们本不存在什么仇怨,何来原谅不原谅呢”
一个王爷,一个曾经臭名昭著的恶人,如今却一高一矮的称兄道弟。让看到这一幕的人,都觉得哭笑不得。好在女人们,也没打扰段正淳的兴致,吃过饭就回房休息。
下船的时候,她们已经知道,今天这样的航程还要持续一天多的时间。明天她们,还要在海上航行一天,休息一晚第二天才能抵达琉球岛。
这种赶路的行程,虽然比陆地上快了许多。可也枯燥乏味不少,加之坐船出海的不适应,她们也确实需要好好休息一下。
等到木婉清,让今天晕船的王语嫣等人提前回房休息。自己陪着母亲等人,则守着这位似乎兴致很高的父亲。看这样子,今晚的段王爷怕是非醉不可了
好在这些女人都清楚,在大理皇宫的镇南王,跟行走江湖的段正淳,还真是两个样子。这种江湖习气,段正淳早年就沾染上了。
这次好不容易出来,段正淳还不好好痛快一番。正如赵孝锡所说,段正淳也是摊上这么个出身。如果不是摊上这么个出身,他应该是个江湖知名的浪荡游侠啊
第二十章打造工业模型
当段正淳与岳老三喝酒正欢时,远在琉球岛的赵孝锡,夜幕降临也没休息。正在指导着,从内陆搬迁来的工坊,将这些对他而言,异常重要的工厂给尽快建起来。
为了保证这些工厂的安全,赵孝锡在决定搬迁的时候,就让姜大石选择了一个,适合工坊落脚的地方。并派遣了不少民工,将这座将来用做开工厂的山谷给平整出来。
了解到接下来,修筑新城的紧迫性,赵孝锡首先在这里,修建了一座研制出来,但没大量生产的水泥厂。而新南城的城池修建,将全部采用水泥粘合的方式修建。
这年头修建城墙,大多采用夯土筑城的方式,非常浪费人力物力。而有了水泥这种替代品,相信累叠城墙的速度,会超乎这个时代工匠的预期。
除此之外,赵孝锡在新南城的规划上,否决了姜大石提出的方案。直接将面积扩大了许多,甚至对商业街跟居民住宅区,包括城中官府跟城主府,都做了特别的规划。
修建一座城,赵孝锡要的是一次成功,而不是今天修一点,明天再修一点。至于修建城墙所需要的条石跟墙砖,同样有这些搬迁来的工匠负责。
将来这片山谷,将例为新南城的最高机密。在山谷外,赵孝锡也会安排部队进行驻扎。不管任何时候,这个工业区的秘密,都必须严防死守。
水泥厂跟砖厂同时建在一起,因为生产水泥跟砖,都需要火窑。而山谷最里面的,则是正在加紧修建的炼铁厂。一幢区别这个时候的高炉,正在紧张的堆砌当中。
那怕这个时候,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可几个工厂的施工地,都火把通明。谁都清楚,工厂早一天建好,他们这些搬迁来的工匠就能早一天开工。
为了保证这些工匠的积极性,赵孝锡也亲自过来坐镇。这两天更是待在山谷,跟这些工匠同吃同住。有什么问题。他也可以当场给他们解决。
这些第一批赶来的工匠,都是赵孝锡这些年,花费不少金钱笼络住跟培养出来的。每个人都接受了,很多超越这个时代的技术。
而传授这些知识的,都是赵孝锡幼时,编写出来的一些教材。包括如何提高炼钢的产量,而这幢目前在建的高炉,虽然后世根本看不见,却是这个时代产能最大的炼铁炉。
伴随着各种物资。都陆续的由李云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