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至于天子,也显出了他的圣明之处,所有人对这位新天子的疑虑都一扫而空。
若是将来这位天子大行,士大夫若是商议这位天子是谥号,少不得得添个仁字,最少也该叫明仁宗。
当然,这只是题外话。
天子既然准允,内阁自然连夜拟诏,旋即诏书颁布,这份诏书可谓是蓄谋已久,翰林院那儿,怕是早就有所准备,因而圣旨之中关于如何绝禁商贾之事,可谓林林总总,极为详尽。
比如责令各路水路巡检,凡有私通商贾,任谅山货物流入各省各府的,巡检治罪,巡检衙门的一干官吏,俱都连坐。凡有检举商贾不法的,地方亲民官予以表彰,各处关卡守备,必须恪尽职守,若湖南出现谅山货物,则从湖南布政使司到地方县衙都承担干系。
这份圣旨说是矫枉过正也不为过,某种意义来说,也算是这一次反攻打算的过程中,发泄一些私愤而已。
这些旨意立即化作无数份公文,会同朝廷的邸报,分发各地。
也就在这个时候,一个惊天的消息却是从广东传来,大家还未来得及弹冠相庆,那郝风楼攻占广州的消息,还有郝风楼的安民告示都被传进了京师。
京师哗然,谁都没有想到,郝家竟在这个时候反了。
朱高燧刚刚放下了一件心事,声望到达了极点,而一场新的考验却已落在了他的身上。
朝廷的廷议立即召开,文武官员,谁也不敢怠慢,纷纷抵达了奉天殿。
士大夫们的胜利还没来得及相庆,这场无端酝酿出来的风暴却压在了每个人的心头上。
感觉昨天小伙伴们给老虎投的月票。今天这章比较难写,一早起来,写到现在才写出来,实在累,小伙伴们若是还有票儿的,再赏老虎几张安慰一下吧,嘿嘿
第七百八十六章:杀人见血
其实何止是金陵,谅山此时也已是一锅粥。
如今这天下的两个中心都陷入了混乱之中。
金陵这儿,朱高燧已经意识到自己的绥靖政策彻底失败,如今图穷匕见,唯有剿贼了,于是一道道旨意发出来,宣大等地边镇兵马立即南下,命张辅为将,加五军都督府左都督之衔,率军二十万,弥平广东之敌。
云南总兵沐晟加五军都督府右都督,率军三十万,兵锋直指桂林、谅山一线。
除此之外,金陵这儿继续操练兵马,练就新军,以作后援。
在此之前,大家谁都知道,这一仗迟早会来,因而如何对付郝家,已经没有必要讨论,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等待了。
朱高燧整整忙碌了一天,仍然是放心不下,又召集了众将,商讨到了子时,这才长长松口气,虽然许多人认为朝廷的主要目标理应放在谅山,只要拿下了谅山,则郝家必亡,因此有人提议让张辅带兵直接前往谅山,与沐晟合兵一处,方才万无一失,可是朱高燧却是力排众议,否决了这个方案,因为郝风楼就在广东,而郝风楼这个家伙给予他的阴影实在太大,这个家伙只要在广东一日,自己就决不能掉以轻心,如若不然,若是在广东让郝风楼翻盘,后果不堪设想。
原本朱高燧希望赖俊前去广东督战,可是想了想,却还是觉得此人留在京师,拱卫京畿才放心一些,至于张辅。张辅乃是靖难功臣的代表人物,这个人的父亲威望极高。而边镇的将领大多出自张家和朱家的门下,朱能老了。张玉已死,任用张辅,一方面他终究年轻,还可以控制,另一方面,将门虎子,可以独当一面,且有他父亲的光环在,边镇的那些老丘八。多少会卖一些面子。
朱高燧要做的只是用人罢了,把关键的人用到恰当的位置,就绝不会出什么差错。
可他虽是自觉的自己的安排无比妥当,心里却还是有那么几分担忧,以至于在寝宫,照例又惆怅了一夜。
从前是皇子的时候,他觊觎帝位,引而不发,装疯卖傻。虽是处处小心,日夜谨慎,可是他终究要做的只是一件事,而如今如愿以偿。他才发现,原来夺天下容易,要坐这天下。却是难上加难,那个金銮殿。让豪放不羁的朱棣变得老朽,也让这个满心都是权术的朱高燧多了几分忧愁。
他愣愣的在这空旷的寝殿里坐着。竟是感觉到了孤独,一直以来,他都是孤独的,每一个人,虽然他都表现得真挚,宛如朋友,可是他的心里却都将他们当作了棋子,而如今,他依旧将所有人当作他的棋子,可是现在这种感觉却有些糟糕,事情似乎并不如自己预想中的那样美妙。
于是他起身,去取下挂在墙壁上地一柄宝剑。
哧
宝剑半身出鞘,露出半截剑身,剑刃在宫灯的照耀下散发寒芒,朱高燧皱眉,他想到了一个人,于是他将长剑彻底拔出,长剑在手,给予了他几分自信和勇气,他大叫一声:“人来。”
夜里在寝殿外头当值的太监飞快进来,很快他看到了一幕,看到了陛下披头散发,赤足挺剑在寝殿之中,目光幽幽,脸色似笑非笑。
“跪下”
“奴婢遵旨。”
太监不敢抬头,却能感觉到陛下已经走近自己,他大气不敢出,身子微微在颤抖。
“抬起头来。”
太监抬头,看到了似笑非笑的朱高燧。
朱高燧上下打量他,慢悠悠的道:“你叫什么名字”
太监忙道:“奴婢李”
“你,你是郝风楼”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