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郭尔帕科夫斯基领兵杀到博罗胡吉尔,看似气势汹汹,实际上不得到考夫曼的命令,他也不敢真正的兴兵碾杀了对面的数千土著。
郭尔帕科夫斯基因等待命令而按兵不动。刘暹是想要借刀杀人,用俄军的手来血洗了伊犁,他也稳坐惠远城中,坐看外头风云。
而当刘暹出现在伊犁,拿下了惠远城,杀掉了阿布特拉的消息从七河州电报给考夫曼的时候,这位绰号半沙皇的俄罗斯将军才恍然大悟。
怪不得刘暹一直都不露面,原来他是带兵偷袭伊犁去了。亏得自己还以为他是要忙活南疆余外四城之地。
而抛出一个手下来给俄国打擂台,也是为了不把事情直接闹得不可回转。毕竟手下人闹得再僵再硬,那也是手下人,不是他刘暹本人。
只要到必要时候自己再出面把事情和矛盾缓回来,那一切还都是风过水无痕。
考夫曼从没想过刘暹会去偷袭伊犁。
如果不从俄国人会入侵伊犁的角度上出发,刘暹一百个理由也没先取伊犁而舍弃吐鲁番的说法。可要是从沙俄垂涎伊犁的角度出发,他这一招简直是神来之笔
“要不要让郭尔帕科夫斯基进攻呢”
考夫曼真的很想亲眼见一见那个令他惊讶的清国将军。
第一百九十三章历史重演沙俄入侵伊犁
考夫曼是一名工程师出身的军人,在克里米亚战争时期做过俄军工兵营的营长。不是圣彼得堡那些没打过仗见过血的贵族。他很难想象一支军队在缺乏后勤物资保障的情况下,如何历经两年有余始终战斗在第一线的
他对刘暹本就有一分好奇。且现在刘暹又出乎意料的杀到了伊犁,几乎破坏了沙俄盘算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吞并伊犁计划,考夫曼对刘暹更加的好奇了。
伊利的变故被考夫曼迅速传递到了圣彼得堡。是否进军伊犁必须亚历山大二世亲自做出决定,清帝国虽然腐弱,但也不是中亚三国这样一个土耳其斯坦总督区就能够轻松攻略的小国。
西历1869年的俄罗斯帝国。八年前的政治改革带来的震荡已经慢慢平复了下来,但是由于俄罗斯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自由化,俄罗斯帝国内的民意党人急剧增多。并且恐怖主义活动抬头,许多民意党人试图用刺杀沙皇和政要的手段,改变俄罗斯社会。但俄罗斯帝国政局大体上依旧保持稳定,沙皇俄国19世纪后半期的中兴已经初见曙光。
考夫曼的电报传到圣彼得堡,但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此时却没有在夏宫内。不过,皇宫中有的是人知道亚历山大二世现在去了哪里。
西历1840年,就在东方的大清帝国被英国人的坚船利炮打开国门的时候,少年的亚历山大二世在巴黎偶遇普鲁士年方15岁的黑森莱茵公国的玛克西米莲妮威廉明妮奥古斯塔苏菲玛丽公主。当即一见钟情。在和父亲谈过后,当年亚历山大二世与玛利亚订婚,1841年4月16日两人在莫斯科举行盛大的婚礼。玛利亚举止高雅。赢得了沙皇宫廷中人的好感。两人婚后生活一直安定,一共生了六个儿子和两个女儿。然而在四年前,也就是西历1865年,亚历山大二世的感情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波澜,他疯狂的迷恋上了年轻的叶卡捷琳娜米哈伊洛夫娜多尔戈鲁斯卡娅。不管是亚历山大二世贪恋美色也好,还是真的爱上了多尔戈鲁卡娅。时间走到现在,多尔戈鲁卡娅已经为亚历山大二世生下了一个私生子。
沙皇不在夏宫。去了哪里,皇宫里的侍从官心知肚明。很快考夫曼的电报就被送到了亚历山大二世的手中。
被突如其来的打搅扰了兴致的亚历山大二世,还没来得及发怒就被考夫曼电报上诉说的变故吸引去了全部的注意力。
起身返回夏宫的路上。亚历山大二世下达了召集国家大臣的命令。一场御前会议随后在夏宫里召开,并在考夫曼的电报传到圣彼得堡的第四个小时的时候,一封同意开战的命令从圣彼得堡发往了塔什干。
亚历山大二世决定拿下伊犁,这个位置十分关键。能夹制天山南北。又能探入新疆,并且物产丰富的桥头堡。给考夫曼的借口就是把多年前不堪忍受沙俄压迫,而迁徙到新疆境内的哈萨克人的一支阿勒班部落称之为“逃犯”,加以追剿。
但是亚历山大二世也着重点出,安集延之事暂时搁置,与清军发生军事冲突的地方只限于伊犁。
满清还没像三十年后没落到任人宰割,任人鱼肉的地步。
考夫曼下令七河州州长郭尔帕科夫斯基出击。郭尔帕科夫斯基如久旱之地缝遇甘霖,欣喜下立刻指挥俄军自博罗胡吉尔大举东进。伊犁土著乱军在伊犁河南北两岸同时狙击入侵俄军。
北岸。土著军断绝水源,一度将俄军逐出霍尔果斯。南岸。土著军击退俄军的首轮进攻,并在克特缅几经击退敌人,但终因不敌火炮轰击而退败。此后,俄军集中主力于北岸作战。土著军也集结了五千余人,但毕竟是乌合之众,只懂的直扑直上,因此遭到俄军枪炮的大量杀伤,接着就自相警扰,狂奔逃命。
在俄军渡过霍尔果斯河,侵入拱宸霍城的时候,刘暹也开始进兵惠宁城。因为他见到郭尔帕科夫斯基虽然嘴上叫嚣的厉害,但事实上俄军为了笼络人心,永占伊犁,不仅不杀降军,不杀土著,还派出了随军的医护人员,抢救伤残之人。最开始还跟俄军不死不休的伊犁土著,陆陆续续的已经有好些土著军投降了。
刘暹大感无奈。他不信沙俄这头老虎真的开始吃素念佛了,只能说沙俄在入侵这一行当上相当有一套。知道该怎么做才能把地方的抵抗力消弱到最低。而至于以后会这么样,那还不是显而易见
刘暹当即占据了高地,炮轰惠宁城守军据点。土著军的赵、喇两头领急率部属拉运旧式大炮数门迎战。这几个对军事一窍不通而信仰意识极其浓厚的“元帅”们,知道己方炮火不如征伐军,竞异想天开,在真刀真枪逼近之际,愚蠢地求助于“真神”,出战前匆匆忙忙率领所部做礼功,对空跪拜,祈真神保佑,并将每门炮依次命名为“大依麻目”、“二依麻目”、“三依麻目”等等,然后点火发射。
真神当然不会灵,称“依麻目”也无济于事,这些旧式火炮连臼炮的射程都不如,土著军完全的不堪一击。抵抗失败后残部慌忙退入宁远城,随即与宁远之土著一块覆灭在刘暹的枪炮之下。
这个时候,伊犁本地残存的索伦营、锡伯营和满汉居民已经纷纷赶来惠远城依附。这些人日子过得极贫苦,在阿布特拉的统治下,不仅苛捐杂税和无偿的差役十分繁多,人的尊严也经常被蹂躏践踏。土著头目们恣意打骂百姓,他们对索伦、锡伯和满汉遗民,这些往昔满清在伊犁统治的中坚力量,真的是压迫到了极致。所谓百苦备尝,民不聊生,就是如此。锡伯人的耕畜农具几乎全被抢走,生产全被破坏,人只能以野菜、树皮充饥,布匹没有来源,个个衣衫褴褛,难以遮身。可想而知,这种情况下刘暹的率军杀到伊犁对他们来说是多么群情激励的一件事。
索伦营、锡伯营在先前与土著军的厮杀中虽然损失惨重,但两族合力还是为刘暹提供了千人兵力,加上满汉移民。在五年前新疆未乱的时候,伊犁作为满清的四大流贬之地之一,犯官家属及后代,人口就达十万人以上,这些人里面绝逼会有反清的人存在,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