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风闻言,点点头,他何尝不知道大楚这片平静的海面下面,隐藏着怎样的暗流,只是有些事情,不便处理罢了。
在接下来的时间,楚风与朱子悟一直在交谈,期间除了送水送饭的,不允许任何人进入其中。
没有人知道二人谈论了什么,没有人知道二人的这席谈话到底会对大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直到许多年后,人们才从楚风的生平事迹里揣测出这三日谈话的大概内容。
然而那已经成为历史,成为没有任何佐证的历史猜测。
三日之后,楚风打开物资,从里面走了出来。他出来之时,整个人憔悴了一圈,神色抑制不住的悲伤,一向强壮的他,甚至无法站稳,身边的侍卫急忙搀扶之下,才让他保持身形稳固。
楚风回头,看了一眼朱子悟的房间,才对身边的人道:“将子悟军师的遗体收敛吧,子悟功绩如山,当以国礼葬之。”
很快,新任国师朱子悟英年早逝的消息传出,天下震惊。
在他葬礼这一天,昔日老友纷纷回都悼念,楚风当着群臣之面,追封朱子悟为鲁国公。可惜其没有任何子女亲戚,无法继承他的爵位。
时值太平之初,天下人都在为盛世的到来而努力,也没有太多人会因为一个人的死而悲切万分,即便他是一位不世之功臣。
自灭掉西辽,驱逐北秦之后,楚国霸主地位日渐稳固,周边小国相继臣服,连楚风一直不愿去动的西凤国,也主动称臣,成为大楚的附属国之一。
对于这些附属国,楚风终究不放心,但他确实没有太多心思去动手,毕竟眼下要务是稳固自己的江山。日后的事情,就让天赐去处理吧,相信以他的能力,定然能够做到。
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楚风日渐懒惰,上朝的次数越来越少,渐渐地引起了大臣们的非议。
仔细想想,似乎也不是什么意外之事,毕竟一个人若是享受着人世间的巅峰权势,周围又没有什么威胁的话,便会被权利和安逸所侵蚀,楚风也是人,是人便会骄纵。
群臣们怎能眼看自己的君王懈怠,急忙上书,请求楚风勤理朝政。
然楚风对这些,却不加理会,御书房的奏折,已经堆积如山。最终楚风还做了一件让群臣心寒的事情,便是将所有奏折通通焚毁,还将那些经常来劝诫的大臣挨个惩处。
没有人会想到,昔日英明神武的君王,怎会变成如今的样子,看他的样子,早晚得成为一个暴君。
直到这时,方毅,李游等人才开始思念朱子悟。
至少有他在的时候,能够说服楚风,让其随时保持警惕之心。如今朱子悟逝去,楚风相当于少了一双眼睛,逐渐地,已经看不透骄奢淫逸所带来的致命后果了。
其实楚风不理会朝政,也有原因,在数月之前,杜红泪已经怀孕,如今临近生产,他更是不分昼夜地陪伴左右。
曾经楚天赐的出生,他因为忙于战事无法陪伴左右,没有体会到做父亲最紧张的一刻,这一次,他不想再错过,只想亲眼等待自己的孩子出生的那一刻。
再说今非昔比,许多事情已经不需要自己去操心,那么,还有什么理由不亲自等待自己的孩子出世
,,;手机阅读,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