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去读读小说网>女生言情>唐朝工科生> 分节阅读 466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466(2 / 2)

“兴不义之兵,这是自取灭亡之道啊”

崔氏完全不理解,他们的思维,跟程处弼完全不在一条线上。

很快,让他们更加不理解的事情又发生了。数百枚骷髅头,垒砌起来,而旁边,则是竖起了一块石碑。

上面刻着的,不是宣扬唐军的武功,也不是吹嘘大唐的富庶,而是简简单单明明白白地把进入唐境之后应该做什么的条款,一一列出。

向什么衙门报备,找什么部门盖章,要签什么字,按几个手印,说的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荒原之上,就这么一块碑,一堆骷髅头,再也没有多余的文字去叙述这里发生的故事,以及故事的过程。其中没有自吹自擂,也没有恐吓威胁。

然而,越是如此一板一眼地讲条款道理,越是让博陵崔氏的子弟感觉如在冰窖。

半个月后,疏勒王城,如今的碛西州城,操着各种口音语言,前来州城报备的大小部族首领,数量逾千。

哪怕是在州城脚下种地的疏勒人,想要在外放牧牛羊,也会本能地先去衙门报备,衙门会给他一张纸,上面会写着,某年某月某日,碛西州城某某氏,于某某地放牧。

然后上面会有两级单位负责人的签字,还有两级单位的印章,至于碛西州城某某氏摁的手印,那就不必多说。

至于最早的故事,被人传扬出去,编排成多少个传奇故事,那是后话。但是自此时起,崔懂作为“治安监察史”,很清楚草原上除了“孤狼”,大小部落,只要是迁徙,都会规规矩矩地前来报备。

没人会选择冒险,用自己的全族性命,去赌唐军的横刀会不会落下。

至于唐军所能触及的范围内,同样没人愿意拿本族的习性,去碰撞唐朝的“法度”。因为唐军不会听你的解释,也不会和你争辩,只会像安菩一样,扔出一句不带感情的话,然后再扔出一块石碑。

该镇的镇,该压的压,如果有本领挣脱唐军的镇压,那也是本事。当然,前提是要有这样的本事。

“让本督说个甚么雅文雅语,老子说不出。本督当年在务本小学都没正经听先生讲课,甚么仁义,至今也不曾弄明白。但有一个,本督兄长说过,凡事不能一概而论。对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法。对特殊的人,用特殊的法。”

程处弼大马金刀坐在上首,办公的地方是个透气的屋棚,四周都是大树,哪怕是白天,也能阴凉不少。倘使咬咬牙,再弄点冰块,那自然是更好。

冰块自然是没有的,不过穿的简单利落点,倒是可以。别说程处弼自己,就是跟着办公做事的博陵崔氏子弟,同样短袖短裤一双木屐。倘使要出去,至多就是罩的素色斗篷,也有省钱的,用麻衣披着,远远看去,仿佛家里死了亲人

“现在那些个算学先生,讲甚么分析。老子也分析,也将算学,只不过,本督的账,算起来和你们是不一样的。我兄长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那末,你们这些读过书的,便说说,对碛西,对西军,甚么又是问题,又该如何分析呢”

看着博陵崔氏,以及和博陵崔氏一个性质被流放至此的年轻人,程处弼看到他们一脸复杂的表情,直接道:“你们眼里的问题,便不是为西军琢磨,甚至连给朝廷琢磨,都没有。至于分析,更是谈不上了。本督的兄长便不愿意和你们来去,你们是劳心者,劳心者只要去治劳力者,便成了好事,还要甚么分析对不对”

这话听着极为刺耳,然而不管是博陵崔氏还是别家,都没有开口争辩,哪怕心中不爽,也只是低着头,任由程处弼说话。

“形势比人强,你们也有低头的一天,还是在本督这个莽夫面前,唯唯诺诺伏低做小,俨然是妻妾,着实可怜。可见,也有说话不算的时候,也有听别人说话的时候。而我,在这碛西,偏又不用你们的故智,你们肯定是不痛快的,然而,不痛快憋着”

程处弼嘲弄地扫了一眼:“唐朝法度,西域规章,你们家传的道德文章是做不了主的。在这地界,能做主的是本督,还有西军的刀,西军的箭。”

“眼见着突骑施人死了,你们心生怜悯,这个老子懂,君子远庖厨么。可你们给老子听着,将来不但有突骑施人死,还有疏勒人要死,甚至还有唐人也要死。你们哪怕无比不忍,也要忍着。因为,这就是本督的办法,也是本督的分析。”

啪,将茶碗随手丢在桌板上,程处弼环视众人,“你们可以不听不问不痛快,但是,谁敢不做,老子就分析谁”

第七十一章 靠山吃山

“韩五有个女郎寻你,说是甚么慕斯部的。慕斯部是哪支胡人”

“去去去,一边去,打听俺的私事作甚滚滚滚,再看俺回来扒你裤子戳你腚眼”

“好龟孙,老子站班给你带个口信,入娘的好心没好报,呸,滚你的鳖孙”

“俺日你的亲妹,下旬轮休,俺请你吃葡萄酿,这总好了吧。老子这光景得攒钱,得省着话。”

“骡子弄的东西,你比我还多拿二贯贴补,吃个葡萄酿还恁般抠搜,去你娘的”

两个大兵互相对喷着垃圾话,却都是没个正形,换岗下来的大兵随便洗漱了一下,倒头就睡,只片刻,就在大通铺上鼾声大作。

天气虽然热,但兵营和别处不同,休整的干干净净,又是通风,还专门垒砌了遮荫的高墙,虽然是夯土的,却也有用。加上兵营下方还有“井渠”通过,倘使绕着台阶,从“地下室”走过,便能发现,这“井渠”俨然就是地底的街市一般,只是没有人罢了。

“井渠”主要是为了灌溉,又避免了太阳直射让水份蒸发的太快太过,同时还降低了附近的温度,使得西军子弟,多少日子要好过一些。

那些原本哭哭泣泣的“崔氏女”,嫁给某些西军大兵之后,才三天光景,就再也不哭了。至于自家丈夫是不是能吟诗作赋,还是说能仪表堂堂,不重要,一点都不重要。

能在碛西有一套“冬暖夏凉”的房子,有公务员或者国家编制,有国家干部补贴和福利,还要啥人文情怀

贞观十七年依法“卸甲归田”的西军人员虽然不多,但总归还是有的,其中还有校尉、旅帅一级的军官。

通常情况下,这种人都是要去京城找“太尉”送个礼啥的,然后送礼不成,就到街上卖个祖传宝刀,再然后碰上牛二牛三牛四牛五啥的,再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西军中下层大多数都没什么江湖地位,家门要么不幸要么破落要么压根就不存在破落的机会,总之,和“万骑”不一样,边军底层是真屌丝。

唯一不同的是,边军的屌丝特么的能打,这就有点不一样了。

即便是高层,比如说像安菩,他爹有首倡反突厥之功,性质不同,属于当年长安城竖起来的胡人典型。没有安西里这样的典型,后续比如像斛薛少年历险记,就很难上映。

至于夷男那个倒霉蛋,是真撞在了一帮莫名其妙的铁板上。毕竟,在某条土狗非法穿越之前的时空,这光景,哪有这般坚硬的煎饼摊子

西军中坚的骑兵主力安菩尚且是个复杂的屌丝二代,何况别人于是,不管是不是因为“崔氏女”,也不管是不是因为滚回京城没门路进入兵部坐班,总之,西军中原本应该回老家务农的屌丝们,选择了留下。

迁户口嘛,这一点程处弼还是能做到的。

即便是程处弼不帮忙,通过华润号或者敦煌方面,照样可以混入“粮食换产本”的队伍中去,就是名声不好听,商贾贱业。

于是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