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去读读小说网>女生言情>唐朝工科生> 分节阅读 469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469(2 / 2)

又因为西域光复不久,人心未定,所以本地是禁绝甲具生产,但凡能制作甲胄的工人匠人,尽数迁往敦煌。整个西域,以皮甲为例,只是甲具材料的出口地,而不是生产地。

所有的西域甲具,都是从关内进口。而具备大批量生产半成品的地方,目前只有两个半,武汉和长安各算一个,洛阳算半个。半成品终究不算成品,所以按照律例,没有任何问题。

不管是政策还是说市场,武汉的皮革市场逐渐压过长安,是不争的事实。从贞观十五年开始,沔州产的半成品,早就占据了关内道的大部分市场。除了内府采买之外,兵部的采购同样是相当大的一部分。毕竟,也不仅仅只有西域才要用到皮甲,比如福州、建州等地,为了打击海贼及越地獠人的反派,皮甲需求量最少也是两个军府。

贞观年的府兵制还没有败坏,所谓虎死威风在,更何况别说李董这头如日中天的霸主级猛虎,连老董事长这头要死要死的“病猫”,续了一年又一年,眼下大概是撑到贞观十八年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早年皮甲还是贵的,兵部采购不划算,但贞观八年之后,皮甲的成本就越来越低。甚至还能做到制式统一,这就很厉害了。

东南沿海,只要能保证两三个团的府兵披上皮甲,基本就是太平无事。哪怕是出现十万人级规模的造反,也不过是五六百正规军随便切的事情。

虽然给人造成了一种武汉皮革业是靠政策吃饭,然而实际上并非如此,从贞观十六年,也就是去年开始,消费市场的比重已经极大拉升。

其中的消费主力,自然是长安和洛阳,洛阳更是极为夸张,早年入冬时,着棉袍者乃贵,到如今,脖子里不缠根貂,那一准不是“穷”就是“贱”。皮草的消耗,如熊皮,从贞观十五年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到贞观十六年冬一跃暴涨到一万两千头,只用了一个迁都。

而今年,武汉方面估计,熊皮最少要翻一番,也就是两万四千头。

两万四千头,足以把漠南及辽东熊杀绝,顺带连人地盘上的熊也全部赶到更北面。

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贞观十六年能有这样的量,还是因为积压储备有这么多。到今年,一张熊皮,已经涨到了五百贯,还是小的品相极差的。做个大氅是不成的,更不要说大衣,也就是弄个马甲坎肩或者帽子什么的。

一顶帽子,五百贯,这是要疯

但洛阳就是如此,整个京城的消费市场,就是如此的疯狂。这也导致“探险队”的野生数量,终于超越了“正规军”。

专职靠猎杀“保护动物”发家致富的“职业猎人”诞生了,这些猎人,从来不是为了谋生或者混口饭吃而去猎杀,他们和“赏金猎人”一样,是很纯粹的追求财富。

东海之上追逐海贼的“赏金猎人”同样不少,性质是一样的。而且海上的疯狂程度,比奇珍异宝猎人还要夸张。海上的仇杀太多,私仇、世仇、一面之仇所有仇恨,都可以用杀戮解决。

法律,不存在的至少在海上是如此。

“书记,这浔阳造船厂,说是这个月有条大船要下水,依书记之见,这能成吗”

作为“掌书记”,张利很少攀谈,当然他其实是一肚子的话想说,憋的厉害。

但因为职业,工作时间又不太好聊些话题,万一扯到观察使府的机密,那就麻烦。所以说到外地的事情,就能畅快一切。

同僚一说浔阳造船厂的事情,张利就来了精神:“就它们那个船,下水龙骨不断就好了,还指望它能做什么”

“不至于吧书记,这怎么说,浔阳造船厂,也是造过八年造的啊。”

“造过怎么了眼下浔阳造船厂你以为还是几年前的那个造船厂以前是江州官办,头上还顶着工部的,如今呢那就是个屁,几个纨绔还招募股本,死去吧。”

众人听的一愣一愣,都不太好说话。

但是没过几日,忽然武汉晚报上登了一条消息,说是浔阳造船厂新下水的大船遭遇了江上大风浪,龙骨断裂,沉舟江底。

一时间,整个衙门里面都是目瞪狗呆,纷纷表示张书记这张嘴好厉害

第七十七章 请你吃饭

因为一次偶然的嘴炮,张三郎在办公室里做事更加顺畅了不少。作为“秘书”,有些时候,人家只认第一秘书,他这种排位不上不下的,遭遇到下级单位的糊弄,也不是没有的事情。

不过这阵子,张贞感觉还是不错的,别说是同僚,就是船行有几个二世祖,也专门跑来跟他问个好。

问为什么因为浔阳造船厂前阵子“举债”,作保的是江州某个大佬以及某个衙门,承销商是扬子县港口某个“王下七武海”的票号,通常情况下,黑道白道畅通,肯定是绩优股啊。

再说了,这年景,比赚钱也比不过海上飘啊。于是不少江州土豪,还真就认购了不少浔阳造船厂的小纸片。

万万没想到的是,一年过后,浔阳造船厂的确是造出了大船,眼瞅着只要一条条大船卖出去,还怕不捞点小钱

可谁能想到,下水飘了没五里,长江里面来了一阵风一道浪,大船的龙骨都断了,然后就沉了。

这特么上哪儿说理去

更要命的是,在眼门前浔阳造船厂还“招股”,洛阳新南市一时风头甚大,追捧着不少。价格一炒再炒,毕竟现在海上生意着实利润恐怖,价格再高也不怕。

武汉江南江北不少码头上的二世祖,都是揣着钱找钱的主,本来这一回,琢磨着武汉离江州也就是打个盹的路程,准备也去弄上几手。然而江汉观察使的“掌书记”却放了个嘴炮,说甚么“能不沉就算好”,于是这一帮二世祖,就以为是观察使大人看江州佬不爽,绝了去认购的念头。

世事难料,浔阳造船厂的船,特么的还真就沉了。

事情要是只是沉船,倒也没什么,可这光景江州上下,牵连进去的大小官员二三十个,整个江州官场要被洗一遍,操刀的人叫许敬宗,副手叫崔慎。

为何要清洗江州官场因为洛阳有人自杀了,花式自杀。

沉了一条船,牵出一场大案,更是有皇帝跟前最凶残的佞臣酷吏二人出马,这特么别说本身屁股不干净,就算干净,和浔阳造船厂只要有联系,许敬宗这个王八蛋,能不揩油就放过你

所以说,张书记他活人无数啊

“三哥哥,小弟家中说是说前隋就传下来的富贵,顶着个伯爵头衔,可这有甚么用咱们中国,三哥哥也是知道的,和突厥西域是不一样的嘛。这公侯伯子男,也就是国公有点份量,还得是大国。逢年过节,遇上皇帝要开个大会,咱们说是说要领赏,可赏万金,谁真拿着万金了也就是十贯钱,那是什么那就是个屁。咱们上贡给那位的,那是什么真金白银人家还嫌弃,还觉得庸俗。要是觉得不雅,倒是不收啊”

“晋昌伯喝多了,喝多了啊。”

“甚么晋昌伯叫我一声贤弟,难道三哥哥为难了吗”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