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去读读小说网>女生言情>唐朝工科生> 分节阅读 717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717(2 / 2)

但一般来说,有这样资源的家族门第,门口肯定有“阀阅”。马周这个山东土鳖为什么难能可贵,为什么能被当作标杆,为什么能成为江湖老铁的偶像

因为他不是精英。

然而却变成了精英。

旧时代的社会经济,需要小农的稳定,精英们的教育,自然就是这样的。

可某条土狗乱入唐朝带来的变化,使得贞观朝的武汉经济结构是画风怪异的。精英教育固然是好的,也是需要的,但对武汉的“经济权贵”们而言,大众教育也是需要的,不如此,不能提高生产效率,不能提高管理效率。

于是乎,本身就是“统治者”的强烈需求,需要培养一批受过教育的帮闲打手或者“被统治者”,这才有了小范围的受教育权下放。

但是,出来混,面子最重要。

老哥们肯定不会说我特么就是为了剥削,于是包装成了一种福利,一群体制内的小可爱们当时就感恩戴德。

这样的体制不维护,难道“为民请命”

当然了,为民请命可能有点强人所难,但是为李世民请命,还是可以考虑考虑的。

老张对于过程一向是不怎么看重的,他这么一条非法穿越的工科狗,“唯结果论”才是出路。

毕竟,他也不敢保证自己就能续命成曹老爷子或者吴老头儿那德行。

曹老爷子牙都快没了,还能嘬红烧肉上面的甜汁儿,老张寻思自己应该是没有这样的技能。

时不待我,那也就只能“唯结果论”,过程啥的,你血腥也好温柔也罢,重要吗不重要。

反正死了都是一了百了。

不管怎么说,至少现在搞小学“义务教育”,十年之后就能收获肥美的果实,划算得很。

眼下在建的小学,就是武汉中心小学,选址在了汉阳朱雀街。之所以如此,也是为了将来家长驾驶马车过来解送孩子方便停车

除了中心小学之外,江南江北各有第一小学和第二小学的分校,武昌还有第三小学和第四小学,一共五所小学。

生源质量相当不错,老师说洗手,小朋友们绝对不会去擦屁股。最基本的“纪律”已经具备。

至于儿童的“天性”啥的,除非肉体毁灭,想要磨灭“天性”的概率为零。

为了保证“义务教育”的质量,在编撰教材的时候,可以说是让专家们绞尽脑汁。武汉的经济结构,注定了哪怕小学教育,也是“分科而学之”。尤其是算术,每一年都是层层递进地学习。

还破天荒地印刷了一套皇朝地理志以及天下地理,算是涉及到了非常敏感的教育区域。

除了这些,“我是谁”“我从哪里来”的思考,延伸出了历史以及历史概论。

区分一个十岁小孩是“魔都”来的还是北都来的,只需要看他们说“我是汉人”时候的神情。

少年时期的朴素“自豪感”,在成年之后,会自然而然地转化成一种价值观。

这所有的一切,老张哪怕是上辈子,其实也没搞明白几个意思。但是贞观朝的“武汉权贵”们,却用追逐利润的本能,活灵活现地给他上了一课。

除此之外,学校成绩启用了百分制,而不是上中下优良这种模棱两可的评价。这一点其实是曹夫子强烈建议的,老张都没琢磨这事儿,曹夫子就表示如此才能人人争先。

一分必争,锱铢必较,在学业上,是大大的优点。

至于担心有的小朋友信心受挫逐渐沉沦,老张还没想到这个关节,曹老爷子就把处理方法告诉了老张。

老爷子的态度很明确:你要是选择放弃治疗,老夫也不会来帮着抢救

一看曹老爷子这强到爆棚的治学态度,老张才明白为毛当年他强烈收了李善做弟子,收个神童不用心塞啊。收个二狗子,你特么还得管饭呢。

学校建设起了头,“天后”像也开始了专门打磨,老张这才稍微松了口气,有了点闲工夫可以休息休息。抽空跟狗窝里的女郎们鬼混的同时,还要假装“父慈子孝”,带着张沧张沔们见识见识武汉的风貌。

同时还要让他们帮忙处理一下不算太要紧的人际关系,代表他们的老子,前去某些人家回礼或者问候。

“阿郎,之前阿耶来了信,立夏之后,我们想回徐州一趟。”

“这何须跟老夫说你们去了就是,有甚用度要甚礼物,只管跟老夫说就是。”

左拥右抱,萧姝萧妍各自依偎怀中,半晌,却听萧姝柔声道:“这几日乏的很,白天崔姐姐说是可能怀有身孕,明日让医生看看。”

“若是怀了,走远路不太好吧。”

老张关切地看着萧姝,正要再说些关心的话,却听萧妍也道,“那我莫不是也是怀了这几日也是乏的很,只是没跟人说,想着是睡得少了。”

“若是怀有身孕,这光景最是要紧的,这无甚大事,还是不要回转徐州。”

怀孕前三个月相当不稳,倘若流产,很伤孕妇,老张自然不想萧氏姊妹冒险。

“有长辈过世,旧年阿耶还曾在那里求过学。”

萧姝有些为难,老张见状,只好道,“若如此,老夫多差遣一些人陪着吧。这医生护士的,便不能少。你们到底也是能坐船的,就做大船好了,慢慢地走,倒也不会如何。到了扬州,便是更好走一些。”

“嗯,那便听阿郎安排。”

“你们且睡,老夫换个房间。”

“”

“”

这光景还玩个毛,不等萧氏姐妹如何冒酸,老张关了门就摸着银楚的房间去了。

第四十六章 胡人出身

“阿郎,早前瀚海的老人,说是要给子侄某个出身,你看可有便当的地方”

早上,张德正在揩面,一旁曾经的新罗“女王”伺候着,外间的小圆桌上,银楚一边给张德盛粥一边问话。

府中早点并不丰盛,白粥掺合点莲子之类的物事,然后就是腌制泡制的豇豆或是其它,再有一些炒鸡蛋,大抵就是如此。

唯有李丽质来的那一阵,早上香煎的嫩里脊天天不少,偶尔还会切一些上好的熏制肋条。至于各色小菜水果,从早到晚都是不缺的。如果李丽质说要吃面条,当时就有准备好的高汤,至于口味,什么浓汤赤酱的,什么海鲜河鲜的,应有尽有。

“什么来头会做个甚么”

“其实我也不是很清楚,只说是阿史德氏早先帮着养马的,能射箭,也能骑马,一直在安北都护府厮混。这光景,是想来中国谋个出路。”

一听银楚这么说,老张就了然。这种人,大概率就是被尉迟恭玩的。想要靠军功翻身,基本没可能。朝廷内部真正靠军功攒起家底的,中青代中,只有郭孝恪、程处弼之流。

郭孝恪比程处弼含金量还低一些,而且他姑且算是“中青代”。

若非程处弼背后有张德的一系列支持,也不可能走到这个地步。仅仅是跟后勤衙门打口水仗,程处弼至今都没怎么磨过牙,反倒是敦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