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战术是骑兵对阵步兵的最常见的战术,但同样也是最有效的战术。
步兵结成严密的军阵,骑兵也不敢闯。
但凭借着高速机动性,骑兵有太多的方法拖到步兵疲惫,拖到他们无法再保持这种严密的军阵。
但是,蒙恬根本就不给也先这个机会。
说到底,他这个军团还是一个骑兵军团,左右两翼有大规模的骑兵护卫,也先根本就无法达成有效的干扰作用。
甚至,也先手中的那点兵力可比不上蒙恬手中可以掌握的兵力。
元蒙和晋军一样,在凉州同样部署了十万兵马,但是,晋军是6万骑兵配4万步兵,可蒙古那边确实反过来了,4万骑兵配6万步兵。
晋军心心念念的想要打进草原,以雪前耻,所以,大力发展马政,改组北方三大营兵马,提高骑兵比例。
但到了蒙古这边,则是心心念念想要打进中原的花花江山。
所以,大规模利用汉人和西域人,以他们为基础大力组建步兵军团。
而元蒙的步兵军团,基本都布置在了凉州和西州,以及贵霜帝国的北部区域。
毕竟,他们不可能将骑兵放在草原上的,压根也没什么用!
除非是像之前与拓跋部一战,忽必烈既是为了让步兵军团练兵,也是为了从中提拔一部分,加快他们融入元蒙的速度。
这才特意调了一部分步兵军团,跟随那些汉人功侯入草原作战
正是因为双方都是以对方为目标,作为假想敌的,才会形成了如今这么一番局面。
蒙恬表现的就像一个带刺的刺猬一样,一点机会都不给他。
也先根本就找不到半路偷袭的机会,只能够看着蒙恬把战线压迫到了故臧方向。
而元蒙姑臧守将则是汉人史天安,素和拔、尉古真、庾和辰、来初惠等一众草原将领进行辅佐。
素和拔、尉古真、庾和辰、来初惠这些人曾经都是拓跋魏的将领,拓跋魏倒台之后,虽然成立了拓跋汗国。
但他们那些文武却被原本分散到了各个地方,防止他们抱团取暖,威胁到元蒙的统治。
虽然史天安是汉人,但他在元蒙之中的地位,可是要比素和拔、尉古真、庾和辰、来初惠这些人强多了。
同样是汉人,但是,只要能够在立功之后成功作为融入元人之中的一员,那他在蒙古族中的地位将会截然不同。
忽必烈采用这种方式,利用这前后天壤之别的待遇差距,推动了汉人与西域人积极为元蒙效力。
但是,这却也形成了一种巨大的阶级差距。
同样是汉人,又或者是同样是西域人,但要么就是混的特别好,要么就是生活在最底层。
至于素和拔、尉古真、庾和辰、来初惠,作为不久之前才开始融入到蒙古的,自然不会因为他们同出于草原就有所优待。
忽必烈既然定下了规矩,就不会亲手破坏自己的规矩。
因此,他们的情况和正在融入的汉人以及西域人是相同的。
故而,这些人即便是草原出生,但在地位上也不能和史天空这样的人相比。
史天空他们家,在元蒙之中,是真正有爵位传承的,地位仅次于蒙古那些贵族,同样也是新兴贵族的代表,被忽必烈当成了汉人之中的表率。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