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去读读小说网>玄幻奇幻>盛唐剑圣> 分节阅读 655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655(2 / 2)

最终郭子仪选择了听从裴旻的指令。

一方面裴旻的指令没有任何问题,另一方面郭子仪相信裴旻能够引领庙堂走向辉煌。

郭子仪选择李琰这个皇帝,根本就不是选择李琰,而是选择站在李琰这边的裴旻。

结果让郭子仪吓出了一身冷汗。

郭子仪万万想不到李亨干了如此多的坏事,就连李祎的死都跟李亨有关。

想到自己如果站错了队,就等于助纣为虐,得到消息的郭子仪当时就惊出了一身冷汗。

如果不是裴旻的存在,郭子仪实难想象自己一错再错会错多久。

故而这一次,郭子仪是发自内心的感激裴旻,将他从邪路引归正途。

对于裴旻在军中的威势,满朝文武早已见怪不怪,见郭子仪如此敬重裴旻也没有他想,今时今日庙堂之上没有任何人有实力制衡裴旻。

别说李琰现在对裴旻言听计从,即便他有其他心思,也没有实力能够抗衡。

裴旻不知郭子仪别有深意,但他拟定的蓝图中,郭子仪作为六帅之一,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子。

能够得他支持,尽释前嫌,那是再好没有的事情了。

拉着郭子仪,裴旻与诸将在长安百姓的欢呼声中抵达了皇城,拜会了李琰。

安史之乱的叛贼,尽数聚集长安。

针对他们,庙堂几乎没有多余的耽搁,直接下达了处罚告示。

贼首安禄山、史思明、高尚、严庄同为贼首谋主,凌迟处死,安禄山、史思明诛九族,高尚、严庄灭三族。

张万顷、孙孝哲、徐归道、独孤问俗、张休、张通晤、崔乾佑、蔡希德、尹子奇、牛廷玠、徐璜玉、安俊雄、安晓、李钦溱、李立节、阿史那承庆、范秀严、阿史那从礼等主要将官,一律处死。

余者罪轻有才之将,流放西域、阿拉伯,以充实西方实力。

对于那些与安禄山暗通款曲的世家,裴旻也毫不留情,该杀的杀,该罚的罚,该流放的尽数流放。流放之地,也改为了阿拉伯。

这一连串的处罚,展现了李唐王朝对天下的控制。

当然有罚自然有赏。

满朝文武都盯着即将公布的奖赏。

这一次的嘉奖,不只是安史之乱的,击败西方第一强国,攻下阿拉伯国都这盖世之功,同样嘉奖算计在内。

抵定乾坤 第六十一章 文武之冠 赏无可赏

这一年的三月,注定了是一个载入史册的日子。

为了庆贺安史之乱平定,为了庆贺王忠嗣、封常清、高仙芝三将长驱直入,兵临地中海畔,攻取了西方阿拉伯帝国的国都大马士革城,创下了古往今来,最伟大的壮举。朝廷在源乾曜的提议下更改了年号。

将原先的纯宝改为广德,取义为“广聚英才,德泽四海”。

这一年也正式改为广德元年。

现今唐王朝的疆域已经超过了历史上的高宗时期,华夏王朝,创立至今,疆域最广的时代,便在此时。

广德元年三月朔日大朝会。

长安所有五品以上的官员以及参与平叛安史之乱与阿拉伯会战的将官一个个黎明时分出了家门。

他们经过了皇城,祭过唐王朝的列祖列宗,一并汇聚在了太极殿内。

裴旻看着太极殿内的一众文武大臣,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有这些人在,现在的大唐只会蒸蒸日上,不会重蹈覆辙。

主持这种大朝会的自然是李琰,裴旻并没有越俎代庖,但所有的一切皆是他安排妥当的。

将官的功绩,文臣的校绩,如何提拔,怎么提拔,这一切他已经拟定了表格,早在五日前就上交到李琰的手上。

李琰若有异议,他会根据表格的任命进行修改,然后通过中书省传到裴旻手上。

当然裴旻并没有收到李琰修改的表格,显是完全同意他的安排。

对此裴旻颇有些无奈,自己不是没有劝过李琰,但李琰依旧为自己造成的大动荡所影响。小事上还能有点主见,大事上根本不敢作任何决定。而且李琰才干就是如此,小事上的诸多决定不是很高明。

这也就让裴旻很多时候很纠结,难得李琰自主一把,自己是听,还是不听呢

听,明显是个馊主意,公布下去不利于政策的通行,还有损李琰的威严。

不听,又觉得会打消李琰的积极性。

左右为难,莫过于此。

索性对李琰也不抱希望了,反正有足够的时间培养唐王朝的下一代。

李琰在至尊之位上,显得有些提不起精神,面前云云琐事,让他心烦意乱,想着自己依旧无动于衷的小老二,原本的不自信变得有些自卑,看着拜服在自己面前的文武诸将,并没有那种君临天下的感觉,便如例行公事一样,带着几分敷衍的说道:“众卿平身吧”

见文武礼毕,李琰继续道:“此番我朝经历前所未有之磨难,西有强寇阿拉伯入侵,东有安禄山造反作乱。全赖诸公并兵力,得以西破阿拉伯,东诛安贼,创下亘古未有之伟业。朕今日于这太极殿中论功行赏,表诸公尽忠为国之心。”

群臣再拜。

李琰说着就闭嘴不言了。

一旁的太监双手摊开长长的圣旨,高声道:“天地崩塌,内有贼寇,外有强虏,尚书令,陇右、河西节度使、按察使,西域大都护府大都护辅国大将军、光禄大夫、武威郡王裴旻,东西奔走万里,力挽狂澜,西破阿拉伯、东灭安贼。秉文武之姿,怀经济之器,匡宇宙之能,建兹大勋,成我王业,为社稷之元勋,实台陛之良辅。爰升太师加太尉,以冠百寮。”

这个封赏自不是裴旻厚着脸给自己请的。

他的请功表几乎所有将校包含其中,唯独自己除外。

但毫无疑问,身为真正的总指挥,不论是阿拉伯、安禄山都离不开他的调兵遣将。

裴旻是表王忠嗣为西征第一功臣,郭子仪是平叛第一功臣,但世人皆知这两个第一,真正的人选是裴旻自己。

太师加太尉,一个是文官的至高虚衔,一个是武臣的至高虚衔,到了这一步的他,真正算的上是赏无可赏了。

裴旻这时也在第一瞬间做出了一个决定,上表辞去了陇右、河西节度使、按察使职位,放开了河西、陇右的军政大权,只留下了西域大都护府大都护的职位。

虽然满朝文武知道,裴旻在河西、陇右根深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