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62章 有所图(1 / 2)

城里的供销社进了十六团的手工布鞋后就把鞋子摆上了货架。

这个季节正是穿布鞋的时候,这鞋又不要布票,卖一块二是不算便宜,毕竟这钱都能买一斤多的肉了,但鞋子能穿很久,不会做鞋没结婚的男同志又挺多,最近上架,几乎每天都能卖三十双以上。

一共才进了六百多双鞋,照这个趋势,供销社里顶多就只能卖二十天。

统计过后,宋海觉得得提醒十六团,让他们提高速度多做点鞋子,往后一个月就得送来一批货。

城里供销社里卖的风风火火,十六团里,杨秀娥借着卫昭的手召集了每个连队的妇联干事,也就是制鞋班的组长们来团里开了一场大会。

今天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告知大家往后鞋子一双给一毛钱。

听到这话,组长们都激动了。

之前给一分钱的时候大家伙都愿意做,更别提给一毛钱了。

两分钱能买一斤红薯,一个月做三双鞋就能拿三毛钱,三毛钱能买十五斤红薯,这六毛钱购买力已经很不错了。

大家窃窃私语时,杨秀娥说:“之前才一百多号人参与进来,你们都回去宣传宣传,号召更多的人加入咱们,让咱们制鞋班的规模越来越大…”

杨秀娥说完,对赵红英说:“你再强调一下鞋子得做成啥样吧,给大家伙说说注意事项。”

赵红英一点都不怯场的拿着被退回的一双鞋子和她选出来的品质很好的鞋子在众组长面前晃了晃。

“大家看,我左手拿着的是好鞋,右手拿着的是上次城里供销社里退回来的鞋子,大家看看有啥区别…”

一番传阅后,赵红英说了城里供销社进货的标准以及她做鞋的心得,又强调了一遍收鞋标准与浪费材料的赔付问题。

该说的说完了,杨秀娥上台对大家说:“把一双鞋的报酬提到一毛钱是宋同志的意见,上次我们去送货,宋同志帮忙把价格抬高了,要不是宋同志,大家可拿不到一毛钱。”

有人问:“宋同志是谁?”

杨秀娥说:“宋同志名叫宋露白,是咱们十六团团团长的媳妇,大家应该在供销社里见过她,她没参与咱们制鞋班的工作,但却愿意给咱们帮忙,等第一批货款拿到后,我想向团里申请给她发奖励。”

有人想知道宋露白到底做了多大的贡献。

杨秀娥知道进货价不能露出去,囫囵带过了。

怕有些人心里不忿,赵红英扬着嗓子说:“本来团里打算给大家发一分钱的,是宋同志把进货价抬高了两毛五,团里才同意给大家提到一毛的,如果进货价低,大家拿不到这么高的价钱。”

话说清楚了,底下窃窃私语的人才停止交头接耳。

等会议散场,组长们领了布料离开,赵红英真心对杨秀娥说:“秀娥姐,你咋一点功都不贪,你真是个好人。”

换个人说这些话,杨秀娥都要以为别人是在对她阴阳怪气了。

但杨秀娥知道赵红英和宋露白关系好,在人前赵红英从没说过宋露白一句不好。

杨秀娥笑了笑说:“我确实没本事把价钱谈到一块钱,要不是小宋,咱制鞋班不可能多赚那么多,小宋做了这个贡献,我就得让大家伙都知道,也要让团里给她这个奖励,这都是应该的。况且往后我还得跟着她学习呢。”

她男人的有些话她不认同,她就知道她得感谢帮助了她的人,这么做,她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中午赵红英回到家附近,还没进自家家门,她先拐去了宋露白那。

此时宋露白正在倒水。

沉淀好了的红薯水在早上她起床时就已经泾渭分明,不过早上她没时间把上层的清水倒出来,中午回来才有时间。

等清水倒完,盆底只剩浓稠的灰色浆水。

赵红英“咦”了一声,“昨天有大半盆,倒完上面这层一多半都没了,这再晒干,就不剩啥了吧。”

宋露白也没想到出粉率低成这样。

那五公斤红薯可不少,结果沉淀下来的淀粉就这些。

再晒干,更没多少了。

手艺人说得在阴凉干燥的通风的地方晾干,她把盆放到了开着窗户的后窗前,用凳子垫着。

等宋露白忙活完了,赵红英把上午的事说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