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就是要把卫星送入一条高度约100-200公里的近地圆形轨道,这个轨道也被叫做停候轨道。
之后在停候轨道的合适位置,火箭再次点火,将卫星推向一条大椭圆轨道,这条轨道的远地点正好在赤道上空35,786公里处,这一步也叫做过渡转移阶段。
最后一步就是同步轨道定点,点燃卫星自身携带的“远地点发动机”,精确加速,使其进入预定的地球静止轨道,这次算完成了这一次的发射。
虽然说着简单,但这中间要有很多技术必须突破,
必须要有极高的入轨精度要求,再把卫星送入一个高度约200公里的地方后,
轨道倾角接近零度的精确圆形停泊轨道,任何微小的速度或方向偏差,在后续的转移轨道上都会被急剧放大,
这就好像在高速上开车一样,稍微大点动作,就很可能让车冲出高速,这其实是一个道理,
而在卫星达到过度阶段后,想要平安完成过度,就有两点需要注意,也必须进行攻克,点火的时机、方向和持续时间必须分秒不差。
而如果发射场不在赤道上,初始停泊轨道就会存在倾角这就必须进行轨道面调整以及消除轨道倾角了,
这就需要高精度测控系统技术,来进行轨道确定,并且还需要轨道修正技术,对卫星进行数次中途轨道修正。
这些都是现在国内没有的技术。
至于最复杂、最考验卫星自主能力的环节,就是同步轨道定点捕获了。
其中远地点点火十分关键,当卫星滑行至转移轨道的远地点时,酒必须点燃自身携带的远地点发动机,再次加速,将椭圆轨道圆化为地球静止轨道。
但这次点火是“一锤子买卖”,成功与否直接决定任务成败。
之所以说这一项最难,也是因为整个点火过程是无法由地面实时控制,必须由卫星根据预设程序和多传感器信息,完全自主判断和执行,
此外发动机必须在正确的位置、以正确的姿态、持续精确的时间点火。
点火过程中产生的扰动、推进剂在贮箱内的晃动等,都需要高精度的姿态控制系统来克服,
想要顺利的完成这些,对于现在的国内来讲就太难了。
而最后就是卫星的三大功能,也就是 “测、控、通”三大功能,
必须要能利用大型天线,持续跟踪卫星,精确测定其运行轨道,这一步在东方红一号卫星上面已经实现,
但遥测与遥控,这个还要进一步的研究,
遥测就是能接收卫星发回的关于自身健康状况的数据,也就是电池电量、设备温度、姿态角度等,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