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头我在院里养几盆,这样夫人就能随时欣赏了。”
“兰花娇气,妾身怕夫君没那个闲功夫。”
“再忙,给夫人养兰花的功夫还是有的。”
两人肩并肩朝青澜山而去。
待两人离去,躲在树后的学子,纷纷往兰花地而去。
那些姑娘的视线,仍旧跟随着沈淮和谢知微的背影。
她们觉得,两人好恩爱。
隔着老远,都能感受到那份绵绵爱意。
现在,她们终于理解,为何梁听白宁愿坑爹,也要捐万两白银了。
沈大人……实在太有魅力了。
青澜道观在山上,需要踩着台阶一步一步走上去。
谢知微觉得上香要心诚,没有坐轿子,走走停停了许久才到山上。
夫妻两人求了平安符,又去道观周围转了一圈。
环境很不错,有百年的老树,有清幽的竹林,还有绿意盎然的菜园子。
沈淮发现,道观种的菜长势很好,水灵灵的,就连不远处的药园也打理得非常好。
可见道观有人擅长农事和药草种植。
询问之后果然如他所猜的那般,观里有许多道长精通农作物种植,道观连年丰收。
除了自留,还有多余的供应给外面的酒楼。
有少部分道长擅长种药草,有多余的,会不定时下山义诊,帮助所需之人。
沈淮心中动容。
回去之后,开始琢磨事情。
七月份,正是刺梨的季节。
这种果,是野生的,山头随处可见,可用来酿酒,也能增加村民的创收。
沈淮跟沈木和沈东提示两句,两人开始收购工作。
起初,村民还以为自己听错了,因为那玩意全身都是毛刺,扎人的很。
直到有人摘了几斤,换到三个铜板,大家才相信这玩意真能换钱。
因为收购之后,还要处理毛刺,去核切片,所以沈木和沈东决定,以一文两斤的价格收购。
这东西十来个就有一斤了,要是找到一棵刺梨树,就能挣几个铜板以上。
所以大家很积极。
妇人小孩一起出动。
事情很快传开,许多人都在好奇这玩意能干嘛?
尤其是那些果商,明里暗里打听,沈木和沈东也没有隐瞒,统一回复:用来腌制,做成饮品。
什么?
这玩意能腌着吃?
即便如此,也不用收这么多吧。
所以,还是有很多人不相信沈木沈东说的话。
那些想跟风的商户,保持观望的态度。
村民却不管这些,只要你收,我就去摘,能赚到几个铜板算几个。
不到两天,作坊就收到很多刺梨。
用温水泡软刺毛,在装进布袋揉戳,蹭掉毛刺后切开去核,晾晒,最后装进坛子浸泡。
沈木知晓流程,但是用刺梨酿酒还是第一次,所以盯得很紧。
接着开始收购毛桃。
这种属于半野生水果,产量不高,只要在长在无主的山上,大家都能摘来吃。
所以收购的消息一出,大家争先恐后的上山,那些自家种几棵的,也全部摘下来,卖了换铜板。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