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89章 召集议事(1 / 2)

梁家的布,大多以夏布和葛布为主,这两样都是普通布料。

只有山蚕丝织出来的丝绸,能卖得上价,是梁家的核心产品。

用山蚕丝织出来的丝绸,大家称其为柞丝绸。

同为丝绸,桑蚕丝更为精美细腻昂贵,柞丝绸色泽低调耐磨,价格比桑蚕丝更便宜,是地方乡绅、富户眼中的高端货。

即便价格不如桑蚕丝昂贵,柞丝绸依旧是普通老百姓消费不起的存在。

可对于富户而言,却是桑蚕丝的平替。

山蚕是直接养在山上的,它们吃青冈树和柞树的叶子成长,不需要农户建蚕房,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照顾它们,所以成本远低于桑蚕。

而且周期比较短,每年可以收货两次。

所以养山蚕就成了福山县农户的主要经济来源。

没养山蚕的妇人,种地之余,利用零碎时间织布,换取微薄的手工费。

家中有闺女的,十二三岁就送去作坊当织工。

“山蚕受季节影响,四五月可养一季,八九月可养一季。”沈淮开口,“其余时间,可用来开荒,并不耽误。

柞丝绸是青阳一大特色,但出名程度远不如桑蚕丝,一是因为工艺受限,二来是色泽单一。

柞丝绸想要走出黔中,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福山县令懂了。

山蚕要养,微梯田也要开发。

“大人,临川县盛产雾茶,却因为位置偏远,又与沂水郡不通,许多东西无法外销,乡民们苦此已久。”

临川县,名字很好听,却是青阳郡最穷最偏远的县。

它接壤沂水郡,却不通路,靠近平云县,其实隔着很远,有种被孤立的状态。

县内的村寨,都是建在山上,出山一趟,非常费劲。

“说说那片沼泽地。”沈淮开口。

因为这片沼泽地,才无法近距离跨进沂水郡地界。

但是吧,临川县令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只道县里想办法填沼泽,试图开出一条路,却没成功。

是的,每任县令都用石头填了一遍,没人成功。

沈淮,“事后本官会派人下去查看再议。”

接下来的五个县,都说出自己的困难。

沈淮大致了解过后,都会给出方向和建议。

像福山县改良柞丝绸技术这个,并非一朝一夕一事,急也急不来。

还有临川县的沼泽地和路,都不是一下子就能解决的。

当务之急,是鼓励农户开荒,推行微梯田屯田之法,普及沤肥堆肥技术,在原有基础上,增加耕地。

沈淮的态度是:各县核查境内荒山坡地,标注可开发区域,以村落为单位,登记造册报至府衙,不得隐瞒和谎报。

各乡镇做好宣传工作,凡是参与开发出来的微梯田,前三年免税,后面两年免五成税。

“此事关系一方生计,望诸位尽心督办,勿负朝廷所托、百姓所望。”

议事结束,沈淮拨给各县二百两作为备用金。

与此同时,提前给各县令发过年福利。

三元腐乳两坛、饴糖两瓶、柞丝绸两匹、黄芽菜两篮、腊肉六条、黄酒两坛,还有五十两过节费。

都是很实在的东西。

各知县提着礼,高高兴兴的回去了。

毕竟,没人不爱钱。

更何况,他们每个月的俸禄才十几二十两,一下子得五十两,高兴一下怎么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