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淮并非是那种自己吃肉,不给下属喝汤的人。
募捐了一万二千两白银,虽是用来修堤坝的,但也不能一毛不拔。
给巡抚和总督送的年礼,他各给二百两。
钱同知的过节费一百两,吴通判六十两,工房和户房等掌事各十两,像捕头、班头这些一两,其余人多加一个月俸银。
就连管理公廨田的杂役,也多得两斤肉,两斤油还有一百文的过节费。
整个府衙喜气洋洋。
进入腊月之后,天寒地冻。
月亮谷的进度依旧在有序的推进,直至奋斗到年二十,才停工。
具体什么时候开工,府衙会提前通知。
沈淮一直忙碌到年二十七才得休息。
他就像公司老总,年底要冲业绩,要交年度报告,要应对考核,要保障下辖人员的福利,又要维护上级(送礼)的关系,忙得不可开交。
年二十八,集体放假。
沈淮难得睡个懒觉,刚起来,就听到谢知微说,“夫君,老家给我们送来五千两白银。
爷爷怕我们要上下打点,你的俸禄不够用。
老师那边,同样着人送来二千两银票。
妾身家里,也送来了二千。”
一下子入账九千两,沈淮立马清醒,脸都不洗,直接看信。
家里的信,总是琐碎的家常,但很温暖。
说了一大堆,总结起来就是:家里很好,你在外边,要好好照顾自己。
老师这边,叫他做事不要太冒进,迈的步伐要稳,不要太快,否则容易摔倒。
岳父这边,但是没什么事。
看完信,已经两刻多钟过去,沈淮这才抬头看谢知微。
“何时送到的?”
“有些天了,妾身见夫君一回来蒙头就睡,没机会说。”
沈淮沉默了一会儿,“最近太忙了。”
除了本职工作,还要清账、写报告,送礼,保障福利。
与此同时,还要盯着堤坝进度、各县宣传工作进度。
衙门是休息了,但是治安巡防还有防火工作却不能松懈。
部分衙役还在值班。
“对了,沈木沈东那边,夫人可有送年礼过去?”
“小年那日,妾身便派谢嬷嬷过去送年礼了,陈师爷这边,妾身也是小年送的。
钱同知吴通判那里也是。”
似乎想起什么,谢知微又说,“对了,吕家、梁家、金家也送了年礼过来,妾身见都不是什么贵重之物,便收下了。”
收下‘合规矩’的年礼,并非贪便宜,而是对富商的一种安抚。
当然,富商也会通过送礼来看知府是什么态度。
沈淮点点头,然后说了一句,“今年给老师的年礼,薄了。”
他送的那些,在老师的五千两银钱面前,实在磕碜。
“送礼讲究的是心意,只要心意到了就行。”谢知微安慰道,“老师家底厚,出手阔绰很正常。
夫君若是过意不去,便好好治理青阳郡,早日回京给老师尽孝就是。”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