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二十八,作坊杀年猪,沈淮带谢知微过去吃杀猪菜。
汤粉铺和鲜蔬坊的掌柜伙计都在,算是年前聚餐了。
饭桌上,沈木和沈东说着明年的计划。
沈木总管作坊,沈东为副手,带来的两位掌柜,一个负责腐乳,一个负责酿酒。
到目前为止,刺梨酒还没酿出来,毛桃酒也是。
发酵需要时间,若是时间不够,味道就不对。
不过这一点也不影响沈淮给两种酒取名字。
刺梨酿的酒,叫丹霞醉。
毛桃酿的酒,叫桃溪酌。
沈木怕忘记,还叫沈淮写下来。
汤粉铺这边,广告词是京城的汤粉吹到了青阳郡。
以京城为噱头,主打一个味美价更美。
起初,许多人是冲着京城二字来的,想看看京城的汤粉是什么味道。
有人入坑之后,就喜欢上了这口,尤其是秋冬,喝上一口热腾腾的鲜汤,浑身舒坦。
鲜蔬坊呢,出量最大的是黄芽菜,与不少酒楼、饭馆、食肆订了供货契书。
黄金豆腐、腐竹这些,走的是定制路线。
腐乳呢,往堤坝送了两次,也算是打出了一点名声,但销量还没起色。
有人嫌贵,也有人吃不惯,总之呢,市场没有青萍的好开发。
沈淮叫人,除了想赚点小钱,主要是想收集民意,顺带宣传一下政策
比如官府鼓励的开荒政策,参与微梯田行动,三年免税。
有时候,官府鼓励推行的事情老百姓不一定听,街头小巷传的消息,他们却津津乐道。
知道是这么一回事之后,他们必然会讨论,讨论的过程中就会不由自主的产生一些想法。
尤其是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都在杀猪宰羊,除了八卦哪家赚得多,讨论最多的就是开荒。
这段时间,各乡镇敲锣打鼓奔走相告,村长召集全村宣传官府政策。
大家都知道官府鼓励开荒。
“前三年免税,后面两年免一半,这一半是两成的一半么?”白桦村的大柱不确定的问他老爹。
老汉腌着腊肉,“我问里正了,第四第五年,只交一成税就行。”
税取两成,一半就是一成。
儿媳妇脚踩织布机,“爹,隔壁的老李家也要参与开荒,我们家参与么?
听说县里有人下来教我们沤肥,法子跟我们平时沤的不太一样呢。
老李家的三媳妇不知听谁说,去山里捡了许多松针叶,说是可以沤肥呢。”
老汉停了下来,“村长家也在沤肥,用的是树叶和杂草还有稻草分开铺放,每铺一层就洒一次草木灰和猪粪。
堆成山后,用稻草盖住,一个月之后再翻动,然后继续沤着,差不多三四个月就能成。
听村长说,有人挖坑,把菜叶、稻草、鸡粪羊粪这些一起放进坑里,浇淘米水。
要是没有淘米水,就浇泔水,实在没有就浇清水,然后封一层泥巴,两个月之后再翻开。
里面的东西成黑色泥状,晒晒就能用,若是没有,就得继续沤。”
“这沤肥法,我好像在地主家见过。”大柱看向媳妇,“那时我跟李叔一起去干活,路过沤肥地多看了两眼,就被管事训了两句,工钱也被扣了一半。”
提起这个,大柱媳妇就没好脸色,“要是我们地多,哪里用得着看人脸色?
开荒前五年几乎不用交税,我觉得我们家可以开个两三亩。
就算种不了水稻,种荞麦种粟米也能填饱日子,总好过到处讨生活。”
“我觉得我媳妇说得对,有了地就不用看人脸色。”大柱对他爹说,“你不支持,我们也要开,好歹给孩子留着。”
“开!”老汉拍大腿道,“等忙完这些,我就去找村长报名。”
当然,也有不想参与的。
理由是,“开荒哪有那么容易?累死累活,也种不了几个东西,费那劲儿作甚?”
觉得开荒可行的人,没纠结多久就去报名;觉得开荒浪费力气的人家,保持观望态度。
这两种情况,沈淮似乎早就预料到了。
所以也不急,安心过年。
“夫君不急,是不是早有预料?”除夕夜,谢知微一边吃汤圆一边开口。
“开荒并非易事,若无恒心与魄力,便会功亏一篑。”沈淮说道,“老百姓底子薄,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反复推敲,才会下定决心做不做。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没有亮眼且很成功的例子。”
“白桦村不算么?”
“还不够。”沈淮语气坚定,“我心中的微梯田,是可以种植水稻的。
但以目前的情况,只能种荞麦和粟米还有青菜而已。”
“妾身觉得已经很厉害了。”谢知微把藏了铜板的汤圆给沈淮,“各县已经选定村落试行,等荞麦种出来,定会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的。”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但实施起来,并没有那么容易。
但沈淮相信,等试点出结果了,大家一定会积极参与开荒。
目前最重要的是,宣传到位,让大家有开荒意识,等他们看到结果,自然而然想参与进来。
初一初二,天空下起了毛毛细雨。
计划出城走动的计划,被搁置下来,沈淮干脆在家与妻子讨论话本。
两人此次讨论的是宁采臣和聂小倩。
这个故事,在后世非常经典,只要提起,没人不知道的。
沈淮不过与谢知微说了几句,就被她惦记上了。
许是白娘子与许仙的故事太过新奇,话本上市之后,卖得不错。
但,还未达到火爆的现象。
聂小倩的故事,谢知微打算加大力度,让故事传遍整个青阳城。
她打算把两个主角画出来,然后来个预售。
精装版附带主角插画,普通版没有,与此同时,推出树叶画。
宁采臣是书生,比较好想象,再不济可以参考自己的丈夫,可聂小倩是女鬼……
沈淮见妻子没灵感,干脆参照后世电影版的聂小倩画了一幅。
成品直接惊艳了谢知微。
她没想到,虚拟人物可以美成这样子,而且画中人,神韵非常。
谢知微看沈淮的眼神发亮。
听到沈淮提议,把两个主人公的画像摆出来,定能吸引更多人过来。
谢知微听去了,打打算过几天就请人来画。
二月有县试,沈淮打算抽空整理几份真题,下发至各县。
这雨连绵下了几天,不方便出门,索性闭门在家整理资料。
也为四月府试、六月院试打基础。
毕竟,这也是他的政绩之一,肯定要重视起来。
正月初八,衙门开工。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