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山县的试点梯田选在县城最近的大良村。
从梁家作坊过去,骑马半个时辰就能到。
沈淮几人到达大良村的时候,已经是未时正刻(两点左右)。
进了村,直奔试点。
县丞吭哧吭哧的走在前头带路,跨河上坡时,不忘提醒走在后面的沈淮。
大概有了两刻钟才到。
“知府大人,到了。”县丞指着面前已经开发了一半的山坡说道,“根据您的指示,县衙派人勘察后,决定将面前这座荒坡、两侧的的五座山头,作为开荒试点。
大人您看,这里有条溪水,取水也方便。”
沈淮往荒坡两侧看了看,确实有溪流经过,而且这几座山,看起来比其他山头要荒凉。
正在开发的缓坡,已经挖到一半,剩下的一半,做了大致的规划。
坡脚处,挖了几个大坑,用来堆肥用的。
“何时堆的?”沈淮问。
县丞,“年前沤的,每一步都照着大人的指示来的。
本来想参照郡城种荞麦的,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只能等到下个月种粟米了。”
四月中旬左右,沤的肥正好可以用上,种粟米也更有把握。
四月底五月初种粟米,可以赶在十月初霜之前收割,后面还能种一茬青菜。
“报名开荒的人数如何?”沈淮问。
县丞看了知县一眼,斟酌语气道,“村民更倾向养山蚕,有部分人保持观望,里正和村长挺积极的,都是带头报名。
家里田少的,也报名了。
大人放心,等春播结束,下官在安排人到各村鼓励大家开荒。”
“老百姓不积极,保持观望,是因为他们无法保证开发的梯田,是否真的能种出粮食来。”沈淮点出问题结症,“所以,示范梯田一定要上心。
遇到困难,一定要及时反馈。”
说着,视线落在旁边的县令,“这块得重视起来。
人手不够,可聘请经验丰富的老农为外援,堆肥沤肥之法,一定宣传指导到位,否则新地肥力不足,白费功夫。”
知县拱手,“下官晓得,定会加大力度推行。”
开发微梯田用不上专业工匠,用不到复杂的工具。
根据山势确定田埂的走向,然后按着走向筑埂,然后把田面弄平整就行。
这种办法,只要年纪大一点,有几年种田经验就可以干,就是耗时耗力。
有条件的,可以用黏土夯田埂,这样做更锁水。
沤肥这块,需要时间来积累经验。
看完示范梯田,沈淮开始往村里走。
傍晚了,屋顶开始升起炊烟。
在田里劳作的村民,陆续收工回家。
过河之时,沈淮看到五六岁的一个小男孩背着一篓猪草。
背篓比他的身板还大,兴许是比较重小男孩走路都是弯着腰的,嘴里不停的喘着大气。
沈淮大步上前,两手提住背篓。
小男孩下意识回头,看到沈淮时,整个人都愣住了。
“你家在哪里?”沈淮轻声开口,“我帮你送回去。”
小男孩没说话,看了看沈淮,又看了看后面的人,然后摇了摇头。
见对方伸手要回背篓,沈淮说,“这里上坡,到了路口就给你。”
小男孩不愿意,执意要回自己的背篓。
“好!”沈淮把背篓还给小男孩。
小男孩背上背篓,吃力的往前爬。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