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府试,堪堪有三百人参加。
第一场正初,主要考四书,重点考察考生对儒家经典的理解和诗歌创作基本功。
是最容易的一场,也是淘汰率很高的一场。
只要你答错一题,或者是诗歌不通,就会被刷下去。
毕竟对经典的理解,大家都大差不差,你一出错,就‘显眼’了,不淘汰你淘汰谁?
第二场初覆,考四书题一篇,性恶论、墨义注疏。
这场重点考察考生对儒家经典中伦理道德方面的理解。
考题内容均来自四书。
沈淮所谓的增加难度,不过是在题目上做文章,也就是题型变化,考的内容没变。
主打一个灵活运用。
科举考的是四书五经,但不仅仅是四书五经,官府也不想辛辛苦苦录取的学生是个死脑筋,只会死记硬背,不会变通。
所以第二场,又刷掉一半。
留到第三场的时候,只有一百多人。
而第三场是最难的,除了考四书和经文一篇,还会考律赋,五韵帖诗。
沈淮加了难度,所以第三场比往年多了一道判题。
主要看考生对律法知识的理解应用,还有逻辑思维能力。
考生考到判词题,头都大了。
尤其是那些没在县学就读的学生,两眼一抹黑,硬着头皮写。
主打一个,答非所问。
那些进县学时日短的,也是一知半解,压根不会作答。
他们也搞不明白,今年为何这么难。
出了考场,一个个唉声叹气的,跟打了霜的茄子一样,没精打采。
“这次府试好难啊,比上次的难多了。”考过一次府试的考生吐槽,“上次府试,根本就没有判词。
我还以为我能撑到第三场,肯定有希望,没想到第三场杀出这个判词题,可恶!”
那考生越说越激动,脸上的五官都挤在一起了,脚还不停的跺着。
“时不待我啊!”又有考生长叹,并四十五度角仰望天空,一脸悲伤。
“当初听夫子说,知府大人是状元郎出身,我们还一脸崇拜来着,现在……”
提起这个,又有考生捂脸‘痛哭’起来。
然而,考生里面也是有鄙视链的。
对于平时不努力,考不好又喊哇哇的人,学霸表示鄙视。
“菜就多练,考题可不背这个锅。”
觉得难的众人“……”
心里不服气,但又无法反驳。
众考生的反应沈淮不知道,他还在埋头阅卷。
这次府试,只录取四十个名额。
也就是说,录取率只有百分之十三,录取率不高。
沈淮要在一百多份卷子中,挑出最优秀的四十份,接着从四十份卷子中选出最佳,作为府案首。
除此之外,还要排名。
前十为优等生,可进县学重点班,食宿方面有优待,所以得慎重。
前三名的卷子,要抄录一份,张贴出来。
这些事情,看着简单,实则工作量不少。
因为考生的成绩,不是只看第三场,而是三场综合。
敲定名额之后,还要安排张榜公布,造册报送至各县。
期限只有十天。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