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二十户报名,响应政策,是个很好的开始。
“你家的梯田在何处?距离这里远吗?”
“不远,就在上头。”
“带路。”
村长家的梯田,开在河岸的一处矮坡上。
目测大概有十来亩左右。
种在坡底的三亩粟米,苗子大概有五尺左右,还处于幼苗期,一看就知道刚种下去没多久。
整体长势尚好。
用的肥,种植方式,都是按照官方指导的来。
看完村长家的,沈淮又去了附近的两家。
他们开荒有两三亩了,但只种了半亩。
一家种荞麦,一家种粟米。
长势没示范田好,但也不算差。
大致看了一下情况,沈淮便转战下个阵地。
大兴村与大良村方向相反。
一个在县城西边,一个在东边。
大兴村是养山蚕比较多的村落。
五六十户人家,至少有一半是养山蚕的。
村长早就得到消息,等县令和沈淮一到,就带他们在村里转悠,介绍村里情况,最后才选了一户人家进去访查。
“大人,这位苗娘子是我们村手艺最好的,她织的布很结实,图案也好看,染色也比其他人漂亮。”一进屋,村长就指着织布的妇人哐哐输出。
搞得苗娘子都织错线了。
“大人,这是刚织出来的新布。”
村长递来的新布,纹理明显,颜色自然古朴,手感比较粗糙。
比起梁家作坊织出来的末等布料,差一截。
毕竟,梁家用的是提花机,苗娘子用的是普通织机。
“可有染好未用的布料?”
“大人稍等。”
苗娘子进屋拿出三块布料。
一块靛蓝、一块黑青色,一块褐色
“用何植物染的色?”沈淮问。
“回大人,最常用的是蓝草,蓝布和黑布都是用蓝草染出来的,褐布一般用艾草。”苗娘子回答。
“蓝草是自己种的?”
“是。”
“除了这些简单的颜色,可还会染其他的花样?”
苗娘子轻轻摇头,表示不会。
村长适时开口,“大人,咱们村里人,能织布能染布已经相当能干了,其他花样,只有进作坊的织娘才会。”
“家里收获的山蚕,自留的多还是卖的多?”
“挑好的拿去卖,品相不好的,留着自家织布用,不用另外买布,能省去一笔不小的开支呢。”村长说,“今年官府不是鼓励开荒嘛,村里有不少人报名,也想学那梁家种青冈树。”
“喔?”沈淮来了兴趣,“报名的人多吗?”
“有十来户这样。”
情况跟大良村差不多。
只有少部分响应政策,其余的大部分人保持着观望的态度。
看了苗娘子家的山蚕和织布情况,沈淮又去了其他两家。
她们的情况,跟苗娘子差不多,自己养山蚕,挑好的拿去卖,不好的自己留着织布,然后自己染,制成衣裳。
去读读小说网